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7月17日 > 总第592期 > A1 > 新闻内容
金融活水融入城乡供水 银川项目建设扬鞭推进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宁夏是沿黄九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黄河流经的先天自然条件和特有的地理地势,使宁夏这片塞上沃土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节点、生态屏障和生态通道,同时又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脆弱等挑战。

银川市曾经是全国唯一以地下水为单一水源的省会城市,也是沿黄城市中唯一不饮黄河水,又“守着黄河缺水喝”的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应运而生。

据介绍,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项目,是逐步用安全可靠的新水源替换现有地下水源,实现取黄河水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有效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充分保障群众生活生产长远用水需求,加快推进银川都市圈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是事关银川市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公共基础配套项目。

该工程是宁夏重大民生和生态环保项目,承担着8个县(市)区260多万城乡群众的饮水安全和产业用水。项目建设扬鞭推进,离不开资金的有力保障。据记者了解,项目总投72.6亿元,而承建方银川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资金缺口就高达50亿元。

面对水利工程点多、线长、面广、投资分散的特点,项目公司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什么样的融资瓶颈,未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是否还需要更好的金融支持?

银川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英超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项目融资主要有两方面瓶颈:一是项目公益性强、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项目收益低,投资回报方式是使用者付费和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因政府未来对项目公司实际缺口补助付费数及使用者消费能力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对项目公司还本付息能力有所怀疑,所以需要对项目效益分析进行全方位严格仔细评估,导致各金融机构对项目信贷审批成功难度比较大,只能通过提供抵质押、信用担保、融资增信来获得融资额度。二是当前项目公司融资方式还比较单一,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而通过债券融资、信托融资、资产证券化等途径困难,主要原因是依赖政府补贴程度比较高,但实际执行过程中政府补贴率偏低。

“考虑到项目的工程体量大、合作周期长,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可持续运营,未来一定需要更好的金融服务来支持,主要方向是通过拓宽金融渠道,整合各项资源,有效利用资产证券化,来提升项目资本的流通性,以缓解未来运营成本的资金压力。”朱英超说。

“绿色金融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在支持中国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朱英超看来,企业要积极参与绿色产品市场竞争,善于运用政府给予的绿色融资制度来进行绿色创新,同时回馈于社会,促进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

谈及从县域到乡村一体化供水,还需要国家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出台哪些帮扶措施,朱英超表示,未来在一体化供水项目建设中,一方面,需要国家继续优化水利信贷政策、细化水利金融服务,通过深化政银合作长效机制、全面建立项目对接机制和推动水利重点领域改革,来加强项目融资方案设计,提升项目融资能力;确保信贷资金及时到位,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国家针对此类水利工程设立专项补助及奖励资金,用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