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5年02月24日 > 总第672期 > A3 > 新闻内容
金融活水“润”乡村 产业兴旺促共富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爱静

【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金融如同一股清泉,润泽乡村产业每寸土地。浙江省虽为“农业小省”,但其乡村产业也在蓬勃发展,金融力量亦紧密跟进。

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浙江多家农商银行,探寻农商银行如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乡村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稻香米糕米香四溢

“我们有柿柿如意、好运连连、沾沾喜气等多种寓意吉祥的米糕款式,可受年轻人喜欢了。”临安梅芳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梅芳开心地说。

据介绍,临安梅芳家庭农场创新应用机械化种植技术,精心培育生态稻米,成功打响“太阳米”品牌,并开发出太阳米衍生产品——太阳米糕。前不久,农场计划开设米糕研学基地,让孩子们从田间地头开始,体验稻谷到米糕的全过程,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为支持临安梅芳家庭农场持续创新发展,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临安农商银行主动上门服务,在原有贷款基础上,为农场新增授信130万元,助其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来自田野的甜蜜与幸福。

在支持米糕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临安农商银行创新各类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

“我们挑选业务骨干担任‘农村金融服务专员’,积极开展‘网格化’金融服务,主动与‘新农人’建立联系,全面覆盖水稻种植、米糕工坊、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确保第一时间掌握资金需求。通过开展金融服务帮扶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活动,助力‘新农人’积极探索‘产品+体验+旅游’乡村共富新模式。”临安农商银行太阳支行副行长周峰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竹笋产业“节节高”

走进浙江省龙游县溪口镇,数十万亩竹林汇成林海,竹香扑鼻。溪口镇素有“中国竹海”美誉,竹笋、竹制品加工、竹林旅游等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溪口镇明霄鲜笋专业合作社的傅明霄自2011年创办合作社以来,已成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让村里散户的鲜笋也远销四方。

前不久,明霄鲜笋专业合作社的冬笋销量供不应求,同时从各村散户收冬笋的垫资也大增,这让傅明霄又喜又愁,喜的是合作社近几年来名声越来越响,来订购冬笋的单位和散户络绎不绝,愁的是流动资金跟不上。龙游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了解到情况,第一时间上门提供金融服务,为傅明霄办理“共富经营贷”50万元。

“上万斤的冬笋我们也不愁卖,市场的认可让我们很有信心,现在有龙游农商银行资金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傅明霄表示。

“我行推出‘共富’系列贷款产品,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细分出‘共富经营贷’‘共富安居贷’‘共富助医贷’‘共富助学贷’‘共富稳业贷’等特色产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金融资本的放大效应,为共同富裕建设注入强劲的金融动能。”龙游农商银行零售金融部总经理方静波向记者介绍道。

据介绍,截至今年1月末,龙游农商银行已发放“共富经营贷”180余户、金额5000余万元。

农庄飞出“致富鸭”

在海宁市许村镇团结村的金色田野农庄里,一排排肥美的酱鸭,闪烁着令人垂涎的光泽,浓郁酱香袭人。农庄主人马飞制作和售卖酱鸭、酱肉、咸肉、香肠等年货已15年,销量可观。

今年春节前,马飞像往常一样,精心挑选鸭肉,手工制作,自然风干、晾晒。但是,马飞还有些许烦恼:一边是年货销售旺季的好时机,一边是囤货购货资金捉襟见肘。

海宁农商银行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马飞的“烦恼”后,主动靠前服务,加强精准对接,不断推进融资需求对接的“快服务”和“暖服务”,195万元贷款资金3天内完成放款,及时帮助金色田野农庄抢抓销售旺季,让酱鸭这一年味“硬通货”真正成为农庄“致富鸭”。

在特色农产品销售旺季,海宁农商银行的全域走访工作让金融服务“跑”起来,各支行主动出击,深入走访集市、商户、小微企业等,摸排金融需求,创新信贷产品。“我们走村入户宣讲惠农政策,为商户们提供账户开立、收款码办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海宁农商银行许村支行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浙江银行业的金融服务还在不断创新,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模式,为浙江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贡献持续不断的金融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