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5年02月24日 > 总第672期 > A1 > 新闻内容
加大涉农贷款投放 银行业须进一步发力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融时报】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农村贷款余额36.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增加3.38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8.23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全年增加1.38万亿元。农业贷款余额6.36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全年增加5753亿元。

农村、农户和农业贷款均实现8%以上同比增长,充分体现了金融对“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涉农贷款的投放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为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银行应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多样化涉农贷款产品。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农业项目,银行可以合理延长贷款期限;对季节性强的农业产业,可推出随借随还的贷款产品。同时,银行还可以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产品订单等抵质押贷款,解决农户和农村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此外,应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

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也是提升涉农贷款投放的必由之路。银行应加大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建设力度,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要增设自助服务设备,提高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推广线上金融服务,开发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便捷贷款申请渠道,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贷款业务;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通过定期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上门讲解等方式,向农民普及金融知识,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

此外,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同样至关重要。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支持金融机构投放涉农贷款,例如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提高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的积极性。银行机构可以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广农业保险,为农业产业和涉农贷款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和农村企业给予贷款优惠,惩戒失信行为,营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

涉农贷款的增长是乡村振兴重要支撑。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金融服务网络、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等措施,银行业可进一步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助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路上迈出更坚实步伐。

本报编辑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