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巨变,妇女日益成为农村生产生活的主体。她们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是乡村振兴的享有者,更是建设者。
如何激发农村妇女潜力,发挥她们的主体作用,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课题之一。要答好这道题,离不开政府部门、社会资本、金融服务等多方面的介入。
从“女主内”到“内外兼修”
最近,每天早上6点,居住在广西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卫家渡的桂林银行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以下简称“服务点”)站长刘运荣都早早起床开门,等待村里年轻人在上班前赶来办紧急的金融业务。等村民进城打工后,她便骑着电动车,在村里入户走访,了解当地老人和妇女遇到的难处。
刘运荣介绍,每天晚上11点半,她依旧开着服务点的门,等着下夜班有业务需求的村民前来。“不管是在村委会工作,还是在服务点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现在村民‘有事就找小刘’,被大家这么信任我也很开心。”
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农村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从过去的“男主外女主内”慢慢转变为妇女“既能主内,也能主外”。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妇女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机遇和条件。
基于此,桂林银行通过金融赋能、搭建平台、推动产业发展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女性创业就业,让每位农村妇女都有发挥能力和干劲的舞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桂林银行在广西设立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近7000家,其中,女性站长有3247位。
支持“巾帼”新农人创业
10多年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外出务工潮兴起,不少农村土地荒芜,杨梅桥村服务点站长周小燕的家乡灵川县潭下镇大泉村也不例外。
几年前,周小燕的妹妹周燕锋回老家偶然发现这片撂荒地,便下定决心要用起来,返乡创业种植砂糖桔。周小燕也毅然辞掉工作,加入创业队伍。多年来,姐妹联手,让曾经的撂荒地变身名副其实的“致富林”。2021年,在当地政府部门指导下,姐妹俩创建灵川县正鸿柑桔产业核心示范区,打造“双燕姐”品牌,被桂林市授予“2021年度桂林市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和“全市十佳种植大户”荣誉称号。
“当时走访重点企业时,来到‘双燕姐’柑桔示范区,正值采果旺季,柑桔林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可他们却使用现金发放工资,村民存取很不方便。”桂林银行客户经理吴宇飞回忆道。
于是,桂林银行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来了,桂林银行的资金支持也来了。
金融下乡,不仅让企业发展壮大,农户销售柑橘从现金交易变成线上转账,也解决了很多创业者和村民的贷款难题。
“普惠金融下乡让村里很多妇女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张银行卡和自己的存款,这都提升了农村女性的社会地位。”周燕锋笑着说。
展现乡村女性多彩人生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各地政府和妇联组织给女性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跨界合作”成为常态。
今年4月份,桂林市政府妇儿工委、桂林市妇女联合会、桂林银行陆续为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中优秀的女性站长授予“妇女儿童关爱站点”牌匾,与优秀女企业家、女性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女性开展各类活动,共同宣导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各类政策,提供就业培训、妇女维权、妇女健康、金融为民、儿童之家等服务,为妇女儿童提供实质性帮助。
平台搭建后,这些有了新身份的女性站长们也趁热打铁,联合各县(市、区)妇联和桂林银行开展妇女节、母亲节、儿童节等节日文化活动、文明家风宣传、敬老慰问、爱心义诊、爱心捐赠等活动。
平乐县朝仙村服务点站长翟剑花,利用桂林市文明办与桂林银行联合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志愿服务点”,针对当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开展“读书班”“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和谐。
恭城瑶族自治县水滨村服务点站长周燕梅不但提出在家门口办电子厂,解决当地农村妇女就业问题,还常与桂林银行志愿者联合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开展“金融知识下乡”“反赌反诈”等宣传活动,帮助当地村民提高金融意识。
阳朔县江村服务点站长周德芬借助自己是阳朔县女企业家协会成员的身份,联合县妇联、县女企业家协会、当地村委和桂林银行多次开展慰问儿童和捐款活动。
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系教授张小劲在调研桂林银行时表示:“乡村金融比我们过去讲的农业要大、比农村要大,更具有包容性。”而“包容性”,正体现在桂林银行构筑的服务乡村振兴“金融+”生态圈上——依托银行四级服务网络和自身平台资源,联合党委政府、公共职能部门、相关行业企业,实现“金融+政务+便民”综合赋能。
政银企跨界合作和丰富的乡村振兴生态圈正在乡村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带来的政策下乡、金融下乡、社会资源下乡,支持着新时代女性扎根乡间,时时展现农村女性群体的多彩人生。
(通讯员谢璧徽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