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王张荣 夏益萍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浙江绍兴市富得利商贸有限公司获得了浙江恒信农商银行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使企业的无形“知产”变成了有形“资产”,有效破解了企业融资担保难题。
近年来,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恒信农商银行紧紧围绕“知识产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创新运用。为有效盘活和利用企业无形资产,充分激活企业知识产权,该行创新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都可从银行获得贷款。同时,该行还主动对接辖内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知识产权政策的宣传和应用,积极争取财政补贴,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绍兴国周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差别化、功能化有色纱线纺织助剂的纺织印染企业。公司为了改造提升,需引进国际先进的涡流纺纱机及备件、混开棉机及备件、并条机及备件设备52台,配套国产混棉机、梳棉机、并条机等设备143台。正当企业面临资金压力时,该行客户经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向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了知识产权质押贷以及知识产权融资政策,帮助企业开展融资策划。通过运用该企业16项发明专利作质押担保,为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495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技改资金压力。
“这笔贷款不仅办理效率高、融资成本也低,给我们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支持。”国周纺织负责人在谈到企业发展时信心满满地说。
据介绍,为助力知识产权无形化到有形化,该行出台五章三十二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明确知识产权质押贷操作规范,以机制护航知识产权金融发展;加大知识产权融资政策宣传,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结合“走千访万”“大走访 大调研 大服务 大解题”等专项活动,今年已走访辖内企业2500多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转贷等问题3000多个。
同时,为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的常态化供给,强化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该行培育了一批懂“知产”、懂金融的客户经理,以人才助推知识产权金融发展;加强知识产权融资精准供给,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点,一企一策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评估体系,简化评估流程;按照“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要求,进一步简化办贷流程,畅通融资渠道。
此外,该行与绍兴市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了《党建联盟政银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单列信贷计划用于支持辖内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需求,助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创新。截至9月底,恒信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各类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42亿元,有效支持辖内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