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戴灿涛 和俊峰
【农村金融时报】
——云南剑川农商银行支持文旅产业发展侧记
云南剑川县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辖内沙溪古镇作为热播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之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感悟生活,乡村文化旅游热度持续上升。据统计,今年春节7天假期,剑川县共接待游客14.18万人次,同比增长237.02%,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1亿元,同比增加187.98%,创近3年新高。
剑川县乡村文化旅游持续升温的背后,是剑川农村商业银行源源不断地提供金融动能。近年来,该行不断探索“金融+文旅”模式,助力全县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贡献金融力量,以“金融妙笔”绘就乡村振兴路上文旅产业发展新画卷。
注入金融活水 做大木雕产业
剑川木雕历史悠久,是云南省特色艺术品,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剑川木雕艺术小镇,商铺林立,店前厂后,游客纷至沓来,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
“我之前开过货车,也干过餐饮,后来从事木雕行业。在农商银行从过去的2万元到现在的3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下,我从一开始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初具规模的木雕产业,产业越做越大,日子也越过越滋润。”剑川木雕艺术小镇琢艺坊负责人李胜雄激动地说。
剑川农商银行源源不断注入的金融活水,不仅浸润了一批当地木雕产业,更是通过产业带动就业,为当地群众创收致富。
加快转型升级 做优民宿产业
游古镇、沐白风、品美食。沙溪古镇上游客不急不慢,享受着难得的惬意休闲时光。“人气回来了,游客进来了!”今年以来,旅游业不断升温复苏,在沙溪古镇经营民宿客栈的赵新来增添了信心。
“这个客栈是在我父辈就开始经营了,我从2009年以后接手经营,从过去我父辈几百几千元的贷款,到现在我获得贷款授信30万元,农信社(农商银行)不断支持我们民宿提升改造,打造特色亮点。”赵新说。
在沙溪古镇,像赵新这样农商银行扶持的民宿客栈就有300多户。他们的经营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弱,剑川农商银行积极解决资金难题,助推民宿产业发展,让乡村的沉睡资产变成富民源泉。
“现在民宿网上订房爆满,大部分都是一些四川、广东、深圳的省外客源,营收也比以前好得多。以前两个员工就够了,现在3个员工也忙不过来。”赵新如是说。
赋能金融科技 做活饮食产业
“王记葛府体过好东,开厚买音整票门旺”这是一幅为剑川王记凉粉撰写的白语对联,汉语的意思是:“王记凉粉”只在家中卖,想吃的人排队排到了门外。在剑川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王记凉粉”从最初在街边摆摊售卖,发展成为剑川旅游“网红”打卡店。
“平常的时候三四百人,节假日的时候一千多人,生意蒸蒸日上。”年轻的“王记凉粉”经营者王荔滢通过改进菜式、增加活动,把普通的传统小吃“玩”出新花样,为剑川美食注入了创新因子,使游客一进门就能感受到这份浓浓的“乡愁”。
剑川农商银行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和科技支撑,及时办理了经营性贷款和聚合支付科技收款码,大力支持“王记凉粉”美食提升和改造,增强其发展后劲。
近3年来,剑川农商银行发放涉及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贷款3.16亿元,为文旅产业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下一步,该行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新样板,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着力在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升跟进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强化“金融+文旅”产业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进一步助推剑川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图为剑川农商银行沙溪支行员工深入民宿客栈宣传信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