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4月03日 > 总第578期 > A5 > 新闻内容
农发行四川省分行 加大耕地、种业、农资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伍强 刘珂珂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农发行四川省分行聚焦耕地、种业、农资等重点领域,强化服务举措,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办贷质效,加大投放力度,让政策性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田间地头,为春季生产播洒“金融雨”。今年以来,该分行已投放服务春耕备耕类贷款134亿元,同比多投52亿元。

不误农时早行动

农发行四川省分行紧紧围绕服务春耕备耕中心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省市县三级行同频共振,组建金融服务队,摸排各类涉农主体资金需求,保障春耕备耕资金供给充足;积极发挥自身懂金融、懂“三农”优势,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宣介支农惠农信贷政策、现场业务辅导,着力打通服务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该分行召开政策宣介会20余次,对接涉农企业146户。

同时,该分行以四川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契机,搭建互利互惠合作共享平台,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产业带发展、现代种业基地建设、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打好政银合作共同推动四川建设农业强省“组合拳”。

藏粮于地育良田

走进宜宾市珙县2.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油菜蔓延至视野之外,田边随处可见气候监测设备、排灌系统,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这里已初步有了模样。

“得益于农发行2亿元信贷资金的高效落地,为项目按下加速键,通过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优化产业道路等方式,有效扩大耕地面积,促进耕地提质增效。”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采取“园区+企业+集体+农户”联结模式,建成后将持续放大粮食生产集群效应,提升联农带农水平,帮助农户实现“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多元增收,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当地、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当地村民。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

农发行四川省分行立足四川资源禀赋,积极探索推出一系列“农地+”办贷模式,持续做大做强农地业务。今年以来,该分行紧紧围绕“天府良田”建设目标,聚焦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全力服务全省新建425万亩高标准农田,推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与生产能力提升。

同时,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项目投资回报低、投资期限长、担保资源不足等特点,结合四川地域特点和农发行信贷特色,创新推出“五个结合”方式,成功探索三种贷款模式,保障高标准农田项目用款需求和建设任务落地。截至目前,该分行投放农地类贷款122亿元,同比增加44亿元,增长36%。

发放贷款保供应

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在春耕用肥开始前,早部署、早安排,积极对接各大化肥生产销售企业,准确掌握资金需求,制定专业化信贷服务方案,加大在化肥生产、储备、流通环节等“全链条”信贷支持力度,全力保障重要农资供应。目前已向四川省国储化肥中标企业授信1.1亿元。

同时,该分行聚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今年以来,该分行投放粮油类贷款41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油3.6亿斤。

该分行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以服务乡村振兴统揽支农工作全局,持续加大对“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四川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农发行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