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11月21日 > 总第560期 > A3 > 新闻内容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落地需多方发力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带动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7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发放的制造业贷款占比多数年份下降,今年出现如此高的同比增长实属不易。

过去曾经出现的制造业贷款及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商业银行发现制造业贷款不良率上升后,主动降低制造业贷款占比的商业考量,也与制造业企业可供抵押的设备、厂房等估值较低,剩余折旧年限短有关。

为进一步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完善制造业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保监会于今年7月份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为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实需求、提振市场信心,今年9月份,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笔者认为,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仅靠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还不够,还需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发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从数据上看,截至今年6月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大行的制造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39%、3.44%、2.71%、3.47%和3.5%,而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77% 。虽然,近几年我国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不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两相比较就会发现,制造业贷款不良率仍处于略高水平。这些制造业不良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有相当的比重。

想要加大银行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此,引入地方政府担保机制十分必要。

地方政府应不断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通过阶段性流动性支持、企业增信、落实中长期担保等措施,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运用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制造业等领域进行设备更新改造的信贷支持,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从多角度出发设计切实可行的信贷产品。

同时,要做好贷前审查,调查企业主体是否符合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准入条件,对满足相关资质要求的企业开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审批质效。近几年,人民银行设立的一些定向货币政策工具普遍采用“先贷后借”的模式,这就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前储备优质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全额报销”。

只有多方发力,才能实现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加速落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