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7月18日 > 总第543期 > A8 > 新闻内容
助力新市民圆梦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中国平安联合第三方调研机构发布《2022年新市民金融服务白皮书》

近日,中国平安联合第三方调研机构共同发布《2022年新市民金融服务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围绕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需求痛点,介绍各银行保险机构目前所做出的创新举措。针对新市民群体存在的工作稳定性弱、金融需求大但较为分散、征信不完善、社会保障参与低以及整体抗风险力较差等问题,中国平安创新推出涵盖保险、理财、融资、养老在内的一揽子新市民专属产品和绿色通道,同时联动多方力量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质效,助力广大新市民安享“省心、省时又省钱”的美好生活。

推出一揽子专属产品

中国平安针对新市民保险意识欠缺、融资条件受限等方面的痛点,持续丰富“产品+”内涵和外延,突出保险和金融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差异化,推出多项新市民专属险种与金融业务。

中国平安创新打造的“心安+”系列,旨在满足新市民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消费和保险保障需求。针对流动性强、就业灵活的新市民群体,平安产险特别设计“心安·务工意外险”系列产品。该产品结合不同职业工作特性,涵盖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人员意外保障,满足务工风险防范需求,让新市民群体在城市中放心踏实地打拼。平安寿险推出的“心安·百万医疗险”为新市民提供“医疗费用支付+就医服务”一体化医疗解决方案。该产品主要保障一般住院医疗和重疾住院医疗,同时提供全程住院服务,涵盖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为新市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截至去年末,平安养老险的惠民保业务已累计参与54个项目,覆盖26个省级行政区和直辖市,目前已为超4500万参保人提供保险保障。其在福建推出保费低廉的城市定制型普惠医疗保险“八闽保”,目前新市民累计参保3.06万人次。

此外,平安银行针对性推出平安宅抵贷全国通业务,异地打拼的新市民可以抵押老家物业进行贷款,使新市民在创业就业的城市可以简单、便捷地获得金融支持,免去长途的奔波和繁琐的手续。

开辟新市民绿色服务通道

为给新市民群体提供智能和精准的金融服务,中国平安依托旗下平安金管家、口袋银行、平安健康、平安保险好生活等多个线上平台构成的APP矩阵,搭建起“新市民服务专区”快捷入口,全面覆盖保险、理财、贷款、医疗健康等业务,方便新市民群体“一站式”获取金融产品及相关服务,以数字化、科技赋能高效满足个性化需求。

为保障新市民消费投诉渠道畅通,完善纠纷化解机制,中国平安还推出7×24小时热线电话。客户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咨询保单服务问题、查询名下保单信息。为保证服务“不打烊”,客户还可通过平安金管家APP“在线客服”,利用智能机器人,在线便捷咨询、自助办理保单业务。对于服务有意见或建议的客户,可连线服务专家处理。

聚焦新市民重点人群,平安信用卡围绕其个性化需求,推出“新市民十大金融服务承诺”,覆盖从申卡授信到消费优惠、借贷理财、客服保障等用卡全流程环节。

描绘新市民美好生活蓝图

中国平安联合新市民群体主要从业行业、公司及公益力量,围绕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教育等主题开展宣传,并为不同职业定制专属产品,保障有品质的金融消费生活。

目前我国新市民人口数量在3亿左右,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比超过20%,是社会新经济、新消费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今年,中国平安励志计划以呼唤青年人关注身边新市民为主题,通过分析思考新市民群体“急难愁盼”,设计出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作品。该计划以大学生视角,聚集各类人群,结合行业特质,通过产品、服务、方案的形式助力新市民扎根城市,鼓励青年力量与新市民群体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

中国平安方面表示,将持续依托其“综合金融+医疗健康”资源优势,聚焦新市民群体各类场景需求和痛点,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提供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