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魏恒阳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河南信阳平桥农信联社紧紧围绕省联社“党建引领、改革先行、融网智联、固本拓源”工作主基调,坚持“存款是立社之本、兴社之源”理念,持续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控风险”工作思路,加快结构转型、业务转型、服务转型步伐,组织资金工作实现量的增长、质的攀升。
截至3月末,该社各项存款达100.78亿元,成功突破百亿元大关,主营业务指标站上新起点,各项业务发展开启新篇章,奋力实现2021年开门红。
旧貌换新颜
在结构转型中构建多彩农信
该联社着力凝练“红色”基因,明确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各网点设立“党员先锋岗”,每年开展优秀党支部观摩学习活动;把党建、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8小时”以外自学常态化,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学习标兵评选,将学习成果持续转化为业务发展动能。
该联社重在打造“暖色”网点,通过网点达标升级,持续完善“1个旗舰智慧网点+5个示范型网点+4个功能型网点+12个标准型网点”战略布局;规范配置便民伞、饮水机、老花镜,利用LED屏、网点电视、高清投屏做好信息发布宣传,定制农信标识宣传营销礼品,打造家门口的“小而美”; 引进智能叫号机、自助填单机、多功能柜员机,利用金融科技提升业务办理体验;强化网点服务功能布局,开设社保专区、老年客户绿色通道,以分流客户为脉络,真正实现“功能分区、服务分层”。
另外,该联社还深耕“绿色”土地,将金融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建与信用体系建设紧密结合,以“中国美丽乡村”郝堂村为试点签订“党建+金融”共建协议,对7个乡镇200余个村内家庭农场、种养殖合作社及乡村旅游农业经营主体入户摸底,建立上下游关联客户信息库,以贷引存、以户引存,持续巩固“三农”市场。截至目前,已建立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22个,交叉覆盖全辖城乡,累计办理业务7.5万笔,揽储8300万元,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前站”效能。
遇水搭新桥
在业务转型中拓宽多样渠道
该联社积极搭建“政府+银行+企业”平台,与供水、燃气企业及学校签订协议,构筑燃气费、水费、学费、党费等线上缴费场景模式;与农业农村局对接打通农户“金燕e商”线上销售渠道,累计已下单8360笔,帮助受疫情影响农户纾困解忧;发力聚合支付营销,细分全辖商户和市场,大规模拓展餐饮、商超等零售行业商户,开通“金燕e付”8000余户,累计交易笔数47万笔、金额9700万元,带动存款增长8500万元;重点筛选高流量、高品质商户,积极争取商家让利,组建包含“幼儿教育、医疗卫生、汽车、美容”等行业的异业联盟,开展了“小小银行家”“重阳节敬老义诊”等活动,受众覆盖城乡居民。
该联社充分利用普通存款利率优势,引导低成本存款流入;全员分配低成本存款营销任务;狠抓柜面“一对一”营销,引导前台员工营销思路由拉大户向增户扩面转型,主攻存量城乡居民中小额定活存款吸收,开启“降揽储成本”的营销热潮。截至3月末,该联社对公存款11.28亿元,占比11.35%;低成本活期存款19.89亿元,占比20.01%,实现低成本存款占比持续上升。
该联社紧抓春节前后揽储旺季,强化“开门红”存款营销考核,筑牢全年存款基础;改变“机关与基层”“内勤与外勤”分界营销服务的传统理念,统筹分配存贷款营销任务,确保人人肩上有指标;持续强化存款偏离度考核,保持日均余额占比,避免“冲时点”行为,存款偏离度牢牢控制在4%以下;开门红期间实行“日公示、周通报、旬排名、月例会”,持续加力加压。
创优树新风
在服务转型中传承农信精神
该联社深化主动服务,在客流高峰时段推行社主任和信贷经理轮流担任大堂经理,新入职大学生员工轮值厅堂引导员,加上柜员共同实现“三级联动”服务;细化运营服务管理,强化“首问负责制”落实,实施客户分层分类名单制,加大电话回访力度,抓实抓细厅堂营销;成立机关基层联动外拓营销队伍,常态化开展“三扫五进”网格化外拓,定期走访社区、园区、市场,“一户一策”精准营销。
在团队建设方面,该联社举办“营销话术与技巧展示竞赛”“团队执行力提升培训”,秉承一体化综合营销理念,统筹开展集中练兵、系统培训、技能测试,切实提升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凝聚团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鼓励发扬“三牛”“挎包”精神,抓好农信文化传承。
该联社还主动承担“三农”普惠金融重任,累计发行社保卡31万张,每年代理发放养老金、粮食直补、新农合、低保各类补贴超百万笔、金额超2亿元,为百姓提供贴心、便捷的金融服务,持续提升农信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