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山西古县农商银行聚焦“支农支小”金融服务,坚持“做小做散”经营策略,打造“小额、信用、高效”特色业务,为广大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提供“可获得、可负担、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有力推动地方实体经济发展。
宋元平在古县经营一家建材店。他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他曾是一名运输车司机,因为每天往返于工地和各种建材生产厂家之间,对建材行业便逐渐了解,于是转行在古县古阳镇开了以销售水泥、石砖为主的建材门市部。2016年,他又在县城内租赁门面销售建材。为扩大经营范围,他专门外出考察地板砖、墙砖等建材,同时对店面进行升级改造。
“我的建材销售生意能越做越好,离不开古县农商银行的支持,在古阳镇经营建材门市部时,就从当时还没改制为农商银行的古县农信社得到10万元信贷支持,帮我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2023年,我又获批20万元授信额度。有农商银行支持,我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宋元平高兴地说。
支持宋元平只是古县农商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古县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近年来,该行以扩规模、调结构为抓手,将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倾斜。
在具体工作中,古县农商银行聚焦“三农”市场,结合县域农业产业特点,大力扶持玉米、核桃、中药材等地方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对县域临街商户进行地毯式走访、网格化管理,确保金融服务第一时间提供,信贷资金第一时间到位;对辖内果蔬大棚、农业合作社等链条式摸排,延伸服务半径,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古县农商银行一方面积极拓展服务深度,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量身定制信贷产品,研发信贷产品已达18个种类;针对存量客户完善三大台账,即建立客户信息台账、客户需求台账、服务保障台账,增强客户黏性;针对增量客户实施“管家式”服务,走访勤、营销勤,优化客户对农商行服务的体验感。另一方面,为延伸服务广度,该行对辖内乡镇村庄、小微实体、重点项目等进行网格划分,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每月选择一个乡镇村庄,开展“整村授信现场会”,获得乡镇政府、村“两委”大力支持;集中村民群众开展宣传营销,并为符合条件的村民现场授信。
此外,古县农商银行还大力推广“金融店小二”“商户微沙龙”等零星式、迷你式授信活动,将金融服务直接送到零售商户、工厂车间。
古县农商银行本着流程合规、服务便捷的原则,优化信贷流程,同样的资料“只提供一次”,办贷客户“最多跑一次”,进一步缩短办贷时间,提高办贷时效,提升客户体验,真正让客户实现“办理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
为有效满足客户信贷需求,古县农商银行根据不同客户群体,匹配相应的信贷产品,提供开户、社保、晋享e付、网上银行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实现农商银行金融服务闭环。同时,建立客户诉求台账,虚心听取客户办贷意见建议,积极解决办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古县农商银行以建强信贷客户经理队伍为切入口,切实将队伍优势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经营优势。
在绩效考核上,古县农商银行增加新增贷款户数的考核权重,打破以往以贷款管户数量为主的考核导向,激发客户经理开展贷款营销的主动性。
在等级评定上,古县农商银行实施动态管理机制,综合考虑客户经理日常表现、工作质效等,按月对全县客户经理进行排队打分。
在人才培养上,古县农商银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定期针对性培训客户经理,内容涵盖营销术语、素质提升等方方面面,进一步壮大客户经理队伍,增强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