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葡萄田间管护的重要时期。
位于四川广安华蓥市阳和镇的华蓥市德嘉农业公司抢抓农时、提早开工,积极组织果农清园、开沟、施肥,精心做好春季管护,为葡萄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春节假期刚过,德嘉有机葡萄基地的果农们,就已投入到葡萄园的工作中,有的开沟施肥、有的除草松土、有的忙着剪去葡萄藤上多余的枝条,一派忙碌景象。
“这几天天气稍稍回暖,我们的耕种工作也逐步开工。我就是祝家坝村村民,在这里工作不仅离家近、干活方便,还能获得工资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在葡萄基地工作10个年头的村民宋祥英,一边将肥料放进刚开好的沟中,一边对前来走访的《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
据悉,2008年,华蓥市德嘉农业公司成立,负责人汪珣在阳和镇祝家坝村承包了777亩山地种植葡萄。“能够一路坚持下来,并让公司发展壮大,离不开农行的大力支持。”谈及创业历程,汪珣表示。如今,华蓥市德嘉农业公司已建成近800亩德嘉有机葡萄基地,实现年产值近1000万元。
据汪珣介绍,村里从发展葡萄种植之初,就得到农行资金一路支持。近几年来,葡萄价格呈上升趋势,种植葡萄的村民也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产业规模。
近期,汪珣急需资金扩建基地的葡萄棚。了解其资金需求后,农行广安分行客户经理向他推荐了“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产品。短短几天时间,便完成授信和审批流程,汪珣获得了320万元贷款。截至目前,农行广安分行累计向华蓥市德嘉农业公司投放贷款2420万元。
“近年来,葡萄长势一年比一年好,销量一年比一年强,售价翻了一番,一亩地至少能收入1万元。”汪珣说,近几年,华蓥市德嘉农业公司顺利通过国家“一年两熟”葡萄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验收,提供劳动岗位60余个,带动100余户农户参与葡萄种植管理,实现年平均收入3万元。随着葡萄基地的发展,在每年葡萄管护期和采摘高峰期,公司还会聘请周边群众来打工,高峰期最多聘请230名村民。周边群众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还能就近务工获得工资收入。
宋祥英就是受益者之一。自村里建起葡萄基地后,她就在基地务工,每月收入2000元,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收入,每年可增收3万元。“我现在每月按时领工资,还学会了葡萄种植技术。”宋祥英说。
在葡萄产业兴旺的背后,正是农行人扎实开展走访入户工作,让资金真正成为“活水”的具体实践。
“我们与客户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发展状况,针对不同企业经营特点,在春耕春播、葡萄采摘等时间节点,主动上门,询问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农行广安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在广安,还有许多种植农户和汪珣有着类似的经历。产业发展规模从小到大、管理从粗放到精细、品种从稀少到丰富,一步步将“小水果”做成“大产业”,而农行的金融活水成为了培育这个“大产业”的源泉。
近年来,农行广安分行积极融入广安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形成“一业一策”“一县一品”产业特色化方案,持续优化产品要素组合,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通过开展推介会、访商会、走村委、送贷上门等多种方式,主动走访客户、提供贴心服务,助力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农行广安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74.27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0.8亿元;支持种植行业客户260户、贷款余额1.05亿元。
(通讯员李华、朱晓萍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