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云南洱源农商银行 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
本报讯 记者余连斌 通讯员桓琳报道 为满足“银发族”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深耕养老金融这一重要领域,云南洱源农商银行致力于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通过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金融知识普及等措施,打造更加贴心、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环境,确保每一位老年客户都能享受到温馨、高效的金融服务。
近日,云南洱源农商银行牛街支行接到客户李先生的求助电话,称其母亲的社保卡遗失需要办理,但因母亲已95岁高龄,长期卧床,无法亲自前往银行办理挂失。该支行得知后,坚持特事特办的原则,高度重视并迅速安排专人携带所需材料和设备上门服务。该支行工作人员抵达后,耐心地与李先生及其母亲沟通,仔细核对身份信息,并借助移动设备完成了挂失手续。次日,李先生顺利在该支行补办了母亲的社保卡。
“原本以为业务办理会很复杂,没想到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这么细心周到,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真是太感谢了。”业务办理结束后,李先生感激地说。
洱源农商银行始终心系客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急客户之所急,忧客户之所忧。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客户群体,该行更是主动提供上门金融服务,真正实现了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广东南雄农商银行 落地“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
本报讯 记者李美丽 通讯员郭昕昕报道 为破解林农融资瓶颈,广东南雄农商银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以金融力量赋能绿美南雄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于近日成功落地首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为林农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南雄农商银行在充分调研当地生态公益林补偿情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盘活林农手中的公益林补偿收益权,将其转化为可质押的金融资产,从而有效解决林农在林业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方案推出后,南雄农商银行迅速行动,深入各林业站走访调研,精准对接林农融资需求。珠玑镇村民林先生便是该业务首批受益者之一。
据了解,林先生在珠玑镇承包1000多亩林地,这些林地被纳入生态公益林范围,每年都能获得稳定的财政补贴。然而,随着林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林先生面临资金周转难题。南雄农商银行了解林先生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对接,迅速完成公益林补偿收益核实工作,并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办理质押登记手续。最终,林先生成功获得南雄农商银行15万元贷款授信,有效缓解经营资金压力。
此次“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成功落地,标志着南雄农商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迈出坚实一步。未来,南雄农商银行将不断探索创新金融产品,为绿美南雄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更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将积极总结经验,加强与政府、林业部门及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林业金融服务创新与发展。
内蒙古开鲁农商银行 信贷服务玉米全产业链发展
本报讯 记者田耿文 通讯员王越东报道 内蒙古开鲁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年产量超过160万吨。为更好地服务玉米产业发展,内蒙古开鲁农商银行不断健全优质特色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以全流程服务助力玉米产业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截至8月末,开鲁农商银行累放玉米产业贷款5180户、金额12亿元,同比提升4.75亿元。其中,种植用途累放10.5亿元,收储加工用途累放1.5亿元。
专项行动送服务。该行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2024春天行动”为载体,推出“访百村进千企入万户”专项行动,深入全县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对接农户、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村两委,摸排乡村粮食领域的金融需求、农资储备等情况,畅通精准对接合作机制,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打通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米”。
专用产品降成本。该行积极拓宽粮食规模经营主体抵质押物范围,为涉农融资主体综合授信献“粮策”,推出“存货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具有抵押方式灵活、额度大、利率低等优点,是县域唯一一款存货质押类信贷产品。在此之上,积极开辟绿色申贷通道,公开承诺限时办结,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专属服务促延伸。该行协调加入开鲁县玉米产业党建联盟,持续深化玉米产业链走访营销,根据客户上下游关系逐级逐条对接,以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为重要依托,以建设“政务+银行”一体化企业服务专区为切入点,提供信贷支持、对公结算、代收代发、抵押登记、注册登记等全方位专属服务,提高对玉米深加工产业链金融支持能力,以实际行动助力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