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日前,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四川如今正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因而助力全国冲刺千亿斤粮食产能目标责无旁贷。同样,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将“产粮宝地”视为金融服务的热土,不断探索金融助力粮食生产抓紧抓牢。截至今年4月末,该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近1500亿元,创历史新高。
让撂荒地焕发新机
俯瞰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连片的玉米地、村庄的房屋和乡间小路共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高低不平、形状各异的农田,有些地块还是一片荒地。”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党委书记陈俊欣指着眼前的一片玉米地说。如今,该土地已被削高填低、连块成片,而且还修缮了沟渠、机耕道、堡坎等。
让撂荒地焕发新机,关键在于解决“谁来种”问题。“通过企业出资、农民出地、集体出力,辖区内6个村集合流转土地11750亩,形成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陈俊欣介绍,东禅镇通过打破区域限制、整合自有资源,运用“企业兴村”发展思路,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农业开发。
陈俊欣提到的企业,是遂宁市引进的四川省乡村发展集团旗下的四川天府粮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府粮仓公司”)。遂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府粮仓公司已在遂宁市流转土地5万余亩,今年还将新增流转土地2万余亩,为遂宁市打造“天府粮仓”样板区、建设农业强市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天府粮仓公司现阶段主要业务为助农带农和托底性种植两方面。“今年,天府粮仓公司计划通过开垦荒地、改造土地建设20万亩天府粮田,预计一年新增近4亿斤粮食。公司还将为100万亩农田提供社会化服务,预计一年产出近20亿斤粮食。”天府粮仓公司负责人李雪剑介绍。
“撂荒地”变“金土地”,离不开金融助力。为支持天府粮仓公司扩大土地生产规模,建设银行成都高新支行主动对接,了解其需求后向其发放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为后续的土地流转签约及流转种植工作解决了资金难题。
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是支撑土地产能发挥的基底。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弱项,制约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根据高标准农田有关政策及规划,研究出台《高标准农田审批指引》,推广专属信贷产品“高标准农田贷款”,为成都环城生态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授信2.8亿元,助力打造“10万亩粮食产业带”;帮助郫都区发行高标准农田专项债券2亿元,有力支持当地1万亩农田建设;通过小微企业评分卡+“政银担”的模式为内江市龙门镇龙门村发放1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村集体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资金周转。截至4月末,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的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5.4%。
如果说建良田夯实了“天府粮仓”根基,那么用好农机设备则保障了“天府粮仓”的生产效率。
在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仁寿越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廖路平正在田间忙碌着。依靠全流程的机械化助力,合作社今年共整理出了25亩田进行育秧,可以为2500余亩土地提供秧苗。
“农机费用是种田成本里的一个大头。”廖路平介绍,去年从建设银行贷了60万元,因为便捷,所以今年又申请了50万元的额度。
来自乐山市夹江县乐天合作社的负责人王涛也有同样的感受。“有了建设银行提供的300万元贷款支持,心里踏实极了。”王涛说,合作社目前以夹江县为中心托管了3.5万余亩农田,不仅靠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还在春耕备耕期间向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
“天府良种”是筑牢“天府粮仓”的重要支撑。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将种业明确为“优先支持”行业,强化种业信贷投入,重点支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壮大,支持育种联合攻关、种业基地建设和种企兼并重组,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