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农村金融时报】
——农行福建南平分行以金融之力服务“三茶”统筹发展
在闽北这片沃土上,茶科技创新、茶产业壮大、茶文化韵足,这背后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悉心浇灌。
农行福建南平分行在金融服务“三茶(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止探索。近年来,该分行持续深化茶产业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产品组合满足茶农、茶企、合作社等各层级主体的金融需求,将金融服务嵌入种茶、收茶、加工、销售以及茶旅文化等茶产业全产业链中。
一盏茶 一故事
位于武夷山星村镇前兰村南山下的茶言精舍,因这几年流行的茶旅研学而颇有名气。创办人叶灿是国家一级茶艺技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也是武夷茶艺非遗传承人。
“茶旅研学包括茶叶审评、品茗、茶艺、茶道等,长可数月,短则几个小时。无论时间长短,我们都能让学员感受到武夷山茶的魅力。”叶灿介绍说,如今,茶旅研学已成为茶言精舍的品牌服务。
茶言精舍的打造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农行南平分行及时为其授信1000万元,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近年来,农行南平分行将金融服务渗透到产业链各个环节,助推茶旅融合发展,助力建设“武夷山茶旅小镇”“武夷星中华茗园”“瑞泉茶文化研究博览园”等茶叶综合体项目和一批茶文化研学游基地,为岩茶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截至今年3月末,该分行金融支持茶旅融合发展金额24.8亿元,比年初增加3.05亿元。
一科技 一生态
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采用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技术,最大限度保留茶园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生态链。游客可以透过千亩绿色生态茶园,窥见孕育优质岩茶的奥秘。
“多亏农行灵活的贷款资金支持,让我每年在春茶开采前能及时请到工人。”燕子窠生态茶园负责人之一杨文春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
农行南平分行与杨文春的故事,始于2005年30万元的农户贷款。自那时起,该分行一路支持他发展茶产业,19年间为其发放贷款3000余万元。
科技的运用不仅体现在种植上,还体现在管理系统和销售模式上。在武夷山市桃渊茗茶叶科学研究所,公司创始人邴贵君独创了一条“古法制茶+现代电商”的道路。随着销售订单不断增加,他开始着手技术改造,引入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提升“茶科技”水平。但是,技术升级后的回报不能立竿见影,长期投资导致企业流动性资金不足。在这关键节点上,农行南平分行及时为企业授信1000万元,让转型期的企业“轻装上阵”。
“智慧农业项目上线,可以实现金融科技和农村生产深度融合,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样本。”农行南平分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产业 一座城
政和县山水条件得天独厚,有着“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小小白茶寄托着茶农增收致富的希望,也承载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
有了好产品,还需要购销好平台。此时,“一站式”全国白茶集散中心——中国白茶城应运而生。多年来,农行南平分行扎实做好白茶城全方位金融服务保障,在工程开工、建设、落地等全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项目授信2亿元,并在融资服务、现金管理、资金结算、投资银行、外汇业务等方面提供全面合作,上线运营中国白茶城项目系统,提供门店结算、大额转账、茶青充值提现等功能,为所有商户运营送去极大便利。
中国白茶城运营两年多来,“政和白茶”的品牌名气越来越大,已入驻茶企139家,累计市场销售额20亿元,以一座“城”形成茶产业聚集效应,白茶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同时,针对闽北土地面积大、山地多、村落分散的特点,农行南平分行因地制宜,持续优化服务模式、简化流程手续,为全茶产业链量身定制“惠农e贷-南平茶叶”“武夷兴茶贷”等产品,破解以往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办理不便等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茶企茶农选择回乡创业,扎根传承。岩茶、白茶、绿茶……南平各地茶产业迸发出蓬勃生命力,在产业规模扩张的进程中加速前行。
截至今年3月末,农行南平分行武夷岩茶产业贷款余额5.68亿元,松溪绿茶产业贷款余额2.22亿元、政和白茶产业贷款余额2.98亿元、建瓯北苑贡茶产业贷款余额2.15亿元,贷款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通讯员刘木香、宋骁寒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