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陈小明
【农村金融时报】
眼下正值秋收,在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数台水稻收割机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收割作业。“今年水稻长势不错,预计产量可以突破40万斤。”常山县金兰家庭农场负责人熊永红兴奋地表示。
熊永红是一位“80后”,原来在杭州有着一份年薪不错的稳定工作。在父母的支持下,他辞职回到常山创办起金兰家庭农场,当起了“农二代”。
农业生产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随着投入越来越大,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检修和维护喷药机、抽水泵、投料机等农机设备所需的资金,让他有些犯难。这时,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常山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带着金融支农服务走进金兰家庭农场,以粮食订单贷款方式为其发放50万元贷款资金,一下填补了资金缺口。自此开始,该行一直为熊永红提供“足额、便宜、便捷”的普惠金融支持。在熊永红的经营下,金兰家庭农场近三年年均销售额可达200多万元,他注册的“乡里侬”商标,得到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还在杭州开了一间直营门店。除了提升经济效益,他还雇佣村中留守的老人到田里干活,每人每天工资可以达到130元左右。
近年来,常山农商银行围绕与农创客共成长的目标,逐步建成“标准明确、服务精准、优惠专享”的金融服务机制,以实现全县农创客“授信服务全覆盖、用信比例不断提升、综合利率逐步下降”为目标,持续为广大农创客的“希望田野”注入资金活水。截至9月底,该行农创客贷款户数达126户、贷款余额达1.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