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11月13日 > 总第608期 > B1 > 新闻内容
秋风荡湖面 又闻蟹飘香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卜娣娣

【农村金融时报】

——山东微山农商银行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纪实

秋风起,蟹脚痒贴秋膘。眼下正是微山湖大闸蟹尝鲜季,山东微山县高楼乡永胜南村的蟹农们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季节。蟹农们凌晨3点抓蟹,在就近的收购点交易,忙活两个半小时,能捕300多斤,少说也得卖1万块钱。今年的精品螃蟹,不光尺寸上分六个等级,在卖相上也很讲究,四两多的蟹能卖到一百多元一斤。微山的蟹农们可真是忙中带乐。

微山湖大闸蟹喜获丰收的背后少不了微山农商银行金融活水的灌溉。截至9月末,该行累计发放农户贷款2.32万户,金额55.87亿元;累计发放乡村振兴特色贷款2.11万户,金额34.24亿元。

凌晨3点多,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永胜南村的蟹农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洗漱完毕,戴上头灯,拿起大桶,骑上电动三轮车,蟹农沈超朝自家的蟹塘赶去。每年这个时候,早起捕蟹是沈超的常规动作。靠水吃水,40多岁的沈超承包了60多亩水塘养殖大闸蟹,到现在已有10多个年头,是十里八乡养蟹的“老把式”。有着多年捕蟹经验的沈超熟练地提起网箱,一个个肥硕的大闸蟹浮出水面,将活蹦乱跳的螃蟹倒进船舱,一会儿工夫,一只只个大饱满、肉肥膏红的螃蟹就把渔船装得满满当当。

看着眼前的一幕,喜悦的笑容浮上沈超的脸庞。沈超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大闸蟹的品质,今年,他在蟹苗的选种、饵料的投喂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采取的是有机养殖,以前大闸蟹主要喂土豆、玉米、红薯等,今年增加了野生小杂鱼和全熟化蟹料,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加之收获期间捕捞、包装、运输,销售期等阶段都需要费用,资金周转是个大问题。

就在沈超一筹莫展之际,微山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客户走访对接时了解到了他的情况,第一时间到鱼塘考察并向其推荐了“鲁担惠农贷”,仅用两天时间便为他送去了100万元的信贷资金。正是这笔资金的及时注入,沈超的螃蟹才得以“爬”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有了咱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我养殖精品螃蟹的信心更足了,明年我要继续提升养殖水平,以精细化、生态化、科技化的饲养模式,养出更好更鲜美的螃蟹。”沈超兴高采烈地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

在永胜南村村东的一处大闸蟹收购点,工人们正分拣、称重、装兜,一派忙碌景象,空地上已经堆满了等待发货的大闸蟹。收购点负责人闫成虎一边招呼送货的养殖户,一边协调装车发货,忙得不亦乐乎。除了收购点的生意,他自己还养了100亩大闸蟹,每天一大早也要去自家蟹塘捕蟹。忙完之后,他就要马不停蹄来招呼收购点的生意。

“能经营这么红火的生意,养殖技术固然重要,但更离不开微山农商银行的信贷扶持,农商银行就是我们的‘财神爷’,遇到资金问题,一个电话他们就来了。”说起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闫老板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如今,微山农商银行每周都来村里举办金融夜校,不仅为蟹农提供信贷支持,还免费为我们开通扫码付,让支付更便捷。在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大闸蟹产业发展壮大了起来,村里百姓尝到养殖增收的甜头,幸福路上更有了奔头。”

微山湖水域面积达1266平方公里,其优良的水质环境和丰富的饵料资源,为微山湖大闸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今年,微山湖大闸蟹产区风调雨顺、气候适宜,大闸蟹无论是规格还是品质都优于去年。在微山农商银行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下,微山湖大闸蟹的品牌效应也日益彰显,湖边上的蟹农吃上了生态饭。据了解,今年微山湖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左右,年产量约1.5万吨,年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和前景。截至9月末,微山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水产养殖贷2795户,金额6.14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