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农村金融时报】
“从30多亩地到现在的100多亩地,承包的地多了,腰包鼓起来了,底气也更足了,这多亏了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家住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的高三友笑着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据他介绍,龙门村村民大多进厂务工,农民变成了工人,一度导致村里很多耕地闲置下来。2017年,他瞅准时机承包了30多亩地,为了方便自家麦子收割,他计划买台收割机,除去国家补贴,个人还要掏9万元,可是当时正供两个孩子上学,手头比较紧张。他想到了河津农商银行,根据他的实际需求,该行很快为他发放了5万元贷款。
近年来,在河津市得益于农商银行信贷支持的不仅仅是像高三友一样的村民,越来越多的“小微”在河津农商银行的支持下发展壮大起来。
河津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在持续深入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同时,该行始终坚守围绕“做小微、做散户、做基础客户”的发展规划,全面提升普惠金融的深度和信贷服务的广度,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
走进河津市兴龙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卢建民告诉记者,2016年为了扩大规模,从河津农商银行贷款10万元,建鸡舍、购鸡苗、囤鸡料,干得红红火火。可到了2021年,因为市场的原因,销路不畅,一度面临周转资金不足的难题。当时河津农商银行正在开展“惠·龙门”整村授信暨信用村创建活动,该行了解到卢建民的情况后,为他增加了40万元贷款,帮他解了燃眉之急。去年,单是卖鸡蛋的收入就达到了40余万元。如今他的养殖场存栏的母鸡、小鸡有3万多只,之后他还要继续购进鸡苗,争取年底存栏达到5万只。
上述河津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牢牢坚持支农支小的服务主方向不动摇,从产品研发、利率制定、机制创新、业务营销等方面入手,让广大客户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实惠。
该行根据市场主体需求,出台“惠龙贷”贷款产品,主要使用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专门服务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市场主体;实施利率优惠,出台《河津农商银行“再贷款+信用户”工作方案》,严格按照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要求,对“惠龙贷”贷款产品利率实行优惠;创新办贷模式,先后成立了敬宾贷贷款专营中心、鲁班贷贷款专营中心等六大信贷专营机构,专职负责办理专项信贷业务,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有效提高了小微客户贷款申办效率;开展专项营销,积极与市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对接,组建联合服务队,对照在册523户小微企业名单,逐户开展上门营销,全力满足市场主体贷款需求。
在此过程中,该行还与当地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河津市关于加快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先后开通了僧楼、柴家等9个乡镇的社保卡一站式办理服务点;在当地125个行政村设立106家金融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存款、取款及转账金融服务。
2022年,该行与河津市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中小企业对接活动,实行全覆盖式上门营销,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目前,河津市授信小微企业达到1826户,授信总额达到29.57亿元,用信余额26.66亿元,为确保小微企业实现正常运营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