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湖北秭归农商银行 借力“轻资产”破解企业融资难
本报讯 记者曹沛原 通讯员朱杰报道 湖北秭归农商银行创新方式为融资难“解渴”,借力财政贴息为融资贵“降温”,一窗联办为融资慢“提速”。近日该行向湖北某科技有限公司发放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00万元,以知识产权“轻资产”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该公司是成立不到5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高分子防水材料技术实现了从传统“雨衣式防水”到最新“皮肤式防水”的转变。6月初,公司中标某隧道项目防水物资供应,急需资金扩大产能。然而,公司的厂房、设备已在前期融资环节中设定了抵押,传统融资方式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了解情况的九里支行“金融管家”朱杰,迅速上门拜访,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案,有效解决公司融资增贷的痛点。
“知识产权不仅能获得银行融资,还能享受财政贴息,融资成本降了,我们才能放心大胆地创新尝试。”该公司负责人张某介绍,为加强知识产权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融合,鼓励科创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市场化推广,秭归县出台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施办法》,设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基金,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贴息贴费补贴,最高可贴息贴费40万元。
江苏江都农商银行 切实深化“银医合作”
本报讯 记者郝飞 通讯员洪雅报道 近年来,江苏江都农商银行将“医保惠民”与“金融为民”相互融合,切实打通医保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该行已连续7年作为医保缴费唯一指定合作金融机构,每年代理全区各类医保缴费近40万笔;开通激活医保电子凭证16.94万户,激活数占全区合作金融机构总数的首位。在做好基础金融服务工作的同时,该行率先在江都区打造“医疗保障15分钟服务网点”,居民可在指定网点办理包含参保信息查询、职工参保登记、信息变更登记等在内的11项高频医保服务,实现所有事项一次申请、一窗受理、限时办结。
下一步,江都农商银行将持续秉承“一心利他 惟精惟一”的经营理念,将更多公共职能引入营业网点,让网点变身为微型政务服务中心,真正让客户少跑路、信息多跑路,共同铺设为民、利民、便民新通道。
浙江甬城农商银行 送特色信贷产品“下乡”
本报讯 记者王爱静 通讯员董丽娜报道 “正当为资金发愁时,甬城农商银行送贷上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办理了贷款,没想到立即解了燃眉之急。”葡萄种植大户司玉超回忆起初次办贷经历还是忍不住感叹道。河南人司玉超在宁波种植葡萄已有10余年,由于今年灌溉系统升级,导致现金流一度紧张。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甬城农商银行“共富专员”在走访中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为其配适30万元信贷资金,助力灌溉系统升级。
今年以来,甬城农商银行“共富专员”主动送“贷”上门,在深入了解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后,精准配适“富农贷”“甬续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有效满足农户生产中间环节资金问题,用“服务上门”“送贷下乡”等形式为广大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共富专员”已成功触达辖内85户农户,授信2800万元。
云南南华农商银行 精准施策助力贫困户脱贫
本报讯 记者余连斌 通讯员代燕娇报道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日,在云南南华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清贵带领下,领导班子及机关中层干部一行到帮扶村——芹菜塘村委会和大村坡村委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脱贫农户送去慰问物资。
在走访过程中,王清贵一行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并查看住房、饮水、人居环境等家庭实际情况,了解政策享受情况、收入情况。走访结束后,南华农商银行领导班子认真听取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汇报,详细询问了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该行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基层,与贫困户面对面了解他们的产业发展意愿和资金需求,通过精准施策为农户提供资金帮助,助力贫困户脱贫。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共发放脱贫小额信贷8537户,金额3.92亿元,贷款余额1.42亿元,持续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限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