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张鹤军
【农村金融时报】
——云南宾川农商银行推动绿色产业提档升级纪实
近年来,云南宾川农商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产业提档升级,擦亮宾川农业发展“绿色食品牌”。
走进宾川绿宝源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柑桔绿色生产示范基地,2000多亩沃柑园为荒山披上了一层层绿装,金灿灿的沃柑缀满枝头,纯净清新的空气透着柑桔和花草的馨香,好一派绿色生态田园景象。
“这些‘毛苕子’‘紫花苜蓿’生物绿肥涵养水土,翻耕后,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沃柑味更浓、品质好、价格高。”刚与成都客商签订100万斤沃柑销售合同的绿宝源公司董事长刘志坚欣喜地说,“基地的沃柑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今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000万元。”
在宾川农商银行3000万元张家林场半坡生态走廊项目贷款支持下,绿宝源公司流转了力角镇张家村委会张家林场的荒山坡地,采取绿色生态调控种植模式,化学农药减量30%,柑桔增产10%,实现“荒山披绿装、枝头金果香”,带动周边1000多农户发展柑桔种植。
围绕宾川县入列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机遇,该行积极贯彻落实《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绿色信贷实施办法》,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制定绿色信贷机制和流程,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动机制,大力支持培育绿色农业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推广生态化种植模式和绿色农业发展联农带农模式,大力推进柑桔、葡萄、蔬菜等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合伙种地共同富裕,抱团取暖大放光彩”这副名为“从新种地”的对联贴在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在金牛镇菜甸村葡萄种植基地大门上。正是抱着“抱团取暖” “从新种地”的初衷,宏源合作社带领社员大力采用推广以高效节水灌溉、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栽培为主的绿色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动葡萄种植由数量增产向质量提升转型, 让传统产业由弱变强。葡萄生产基地获得SGS认证机构的“GLOBAL GAP”认证(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认证)。
“绿色种植技术的采用推广,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宏源合作社理事长铁余斌介绍说,“合作社与村民、社员、股东、生产户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中推动产业发展、共同富裕。”
宏源合作社从1个社员之家15户农户发展到跨9个县18个乡镇85个社员之家1355户农户,规模化种植核心示范面积达3356.9亩,合作社经营收入3.35亿元,连续3年入围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排行榜前100名榜单。
金牛镇沙家营村“宾川县‘一村一品’葡萄专业村示范基地”的单幅连棚里绿意盎然、果实累累。又是“张杨家庭农场”200亩二季葡萄成熟上市的季节。
“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栽培技术,使用有机肥和‘黄蓝板’‘防草布’物理灭虫、灭草,既提升葡萄品质,又可实现葡萄早熟上市、错季上市、二季上市,每亩葡萄可增收4万元左右,但投资大、成本高,离不开农商银行的贷款支持。”张杨家庭农场场长张跃祥感慨地说,“要当好新农人,学会科学种田,种出好葡萄才能过上好日子。”
在宾川农商银行90万元贷款支持下,张杨家庭农场葡萄种植面积从16亩发展到200多亩,葡萄种植标准化、绿色化,年销售收入达700多万元,成为宾川县葡萄标准化示范基地。
近年来,宾川农商银行围绕地方党委、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截至2023年5月末,已向25779户农业产业种养户、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30.43亿元绿色食品发展贷款。目前,宾川县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45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3.63万亩、良好农业规范认证1.37万亩,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40个,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64个、示范面积13.16万亩、辐射带动56.03万亩,不断擦亮农业发展“绿色食品牌”,加速绿色农业崛起,助力乡村振兴。
绿宝源公司董事长刘志坚向宾川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介绍沃柑绿色种植情况 张鹤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