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4月10日 > 总第579期 > A4 > 新闻内容
新疆阿拉尔市红枣“保险+期货”项目累计承保面积6.29万亩 “保险+期货”让新疆枣农春耕有底气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春耕时节,广袤大地一片繁忙景象。期货力量的支持让农户在春耕种植的路上少了风险、致富路上有了底气,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添了动力,为广大农户撑起了增收“保护伞”。

“目前,我们正积极筹划为园内的枣树施肥修整,有了郑商所‘保险+期货’的保障,今年收入应该没问题。‘保险+期货’让我们枣农吃了定心丸,我的合作社参保面积由3000亩增至去年的1.8万亩。”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阿拉尔市十三团红枣种植户、边疆红合作社负责人尤良英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准备继续扩大枣树参保面积,同时计划与红枣加工企业开展订单收购合作,未来销售、收入都有了保障,枣农种植红枣动力更足了。

记者了解到,红枣是阿拉尔市主要产业,但前几年随着枣树面积不断增加,红枣收购价一路直下,红枣种植收益下降,不少枣农开始砍树。2019年红枣期货在郑商所上市,同年郑商所开始支持阿拉尔开展红枣“保险+期货”。截至2022年底,该市红枣“保险+期货”项目累计承保面积6.29万亩,保障现货价值3.83亿元,累计赔付1901.8万元。

“红枣‘保险+期货’让枣农规避了市场价格风险,保障枣农收益,稳定枣农种植积极性,对促进红枣产业健康发展,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新疆果业集团套保中心主任黄李强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为枣农提供价格风险保障的同时,“保险+期货”还具备一定的收入凭证作用,即枣农可通过保险公司保单提高银行增信。该模式也得到了当地银行的认可,银行还配套出台了相应的信贷服务支持农户、合作社发展,如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额度,在担保和周期上给予枣农一定优惠政策等。

“保险+期货”在当地的实施,还让当地红枣生产有了统一的品质标准。

“合作社全力推行期货交割红枣品质化标准,推进期货交割标准成为行业标准。”阿拉尔红福天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军介绍,在原料供应环节,实行“合作社+种植户”利益联接机制,引导广大枣农在种植阶段就通过追溯机制提升红枣品质,促使农户种植环节标准化、红枣表针统一化,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和托底收购,“保险+期货”可有效稳定红枣价格,让农民安心种枣,让老百姓不愁价,不愁卖,不愁钱。有了期货的帮助,今年合作社还将流转更多枣园,同时扩大加工产能,千方百计增加社员收入。

新疆西南部的麦盖提县也是红枣主产区之一,同样也是郑商所“保险+期货”的支持对象。

今年春耕期间,在麦盖提县六乡17村,枣农阿瓦汗古丽大妈早早就把采购化肥的钱备足了,还专心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枣树修剪技术,今年争取红枣产量再增长。

红枣种植是她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她已连续四年参加了红枣“保险+期货”项目,去年她家里种的46亩红枣全部投保了“保险+期货”,并以每亩314.5元的赔付价格获得1.4万元的赔付款。“我们家的日子现在越来越好了,再也不用担心枣子卖不到好价钱了!” 阿瓦汗古丽大妈激动地说。

记者了解到,2019年红枣期货上市之初,郑商所就在麦盖提县设立红枣期货交割仓库,通过有效降低当地交割成本,吸引龙头企业新疆果业集团前来投资开展订单农业,推动改变种植管理模式。

黄李强告诉记者,在去年春耕期间,新疆果业向麦盖提县3.2万户枣农赊销价值4000万元的1万吨二胺化肥,助力枣农积极春耕备肥,有效缓解了枣农购买农资的资金压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