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联合圆心惠保发布《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共上线246款普惠险产品,累计保费规模约320亿元,总参保人次已达2.98亿,发展势头颇为强劲。
惠民保是由地方政府主导或指导、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第三方服务商参与运营、居民自愿参保的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最早于2015年在深圳市萌芽。2020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此背景下,惠民保步入快速发展期,逐步成为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
乡村振兴需要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和养老需要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持续打造惠民保险。
作为具有普惠性质的补充医疗险,惠民保具有参保门槛低、保费低、保额高的优势,无论年龄、职业、既往症,只要具有当地社保的城乡居民均可参加,这比传统医疗保险更加具有可承受性和普及性。同时,惠民保与保险业通过发挥主业优势,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的目标是一致的,对于预防农村参保人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也要看到,惠民保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诸如目前参保的人群平均年龄偏大;参保覆盖率不足;赔付率偏低或过高等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部分地区的惠民保项目开始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
作为创新性普惠产品,惠民保已被行业视为普惠保险的重要发展方向。乡村振兴过程中,惠民保应以切实降低参保人群医疗负担为目的,提高产品赔付率,让普通群众普惠健康更加可及,真正发挥“惠民利民”的作用,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首先,持续扩大惠民保在农村地区覆盖率。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可以推出一些支持农村居民购买惠民保的优惠措施,促进乡村居民参保。
其次,在原有保障基础上,可以适当拓宽惠民保的保障范围,比如养老、意外等方向,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再次,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增加一些惠民保在基层的医疗服务项目,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广数字医疗技术、远程诊疗等现代化的医疗手段,为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最后,还需要加强宣传,广泛宣传倡导惠民保相关政策,同时为村民答疑解惑,帮助村民解决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惠民保办成政府满意、群众得实惠的项目。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