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陈迎光 李治权
【农村金融时报】
——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倾力支持地方春耕备耕
跟随春天的脚步,经过了一冬寂静的三晋大地拉开了春播秋收的序幕,农户们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春耕备耕:翻地、施肥、育苗播种。
家住山西省原平市中阳乡西荣村的郝杰也像往年一样忙碌起来,只是他今年的心情跟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每年种地时心里都没底,经常遇上干旱少雨的年景,连种子化肥钱都收不回来。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工了,以后再不用靠天吃饭啦。”现如今,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像郝杰一样摆脱了靠天吃饭,春耕在这些身处干旱少雨地区的农户眼里不再像是下“赌注”,农发行山西省分行信贷资金支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他们在播下种子的那一刻就吃上“定心丸”。
高标准农田建设
助农民春耕不犯愁
仲春时节,走在原平市中阳乡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平整的水泥路蜿蜒而上,隐没在山里,路两旁的机井泵房间或可见,到处都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这是他们在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工后的第一次春耕。
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改变,郝杰感受最深:“我家的20多亩地全都是旱地,基本上年年都歉收。再加上原先田间都是土路,碰上雨天泥的根本没法走,到地里间苗施肥特别不方便。经常是玉米抽穗期不下雨,到了收割期却遇上连阴雨天,收玉米的车连地头都到不了。”
在干旱少雨的原平市,像郝杰一样年年为春耕发愁的农户不在少数。
自从山西大地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当地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完工后,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站在自家地头,郝杰高兴地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我们这里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修了水泥路,地边打了机井建了泵房,土壤也经过改良施肥。去年年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工后,我就浇了一次地,为今年春耕做准备。现在水、肥不愁,下地很方便,干农活时心里也更有底了,比照别的村的水浇地,我家今年的产量应该能翻一番。”
路通了、水有了、地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当地众多农户春耕不再犯愁。
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原平项目的承建方,山西大地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平项目部的负责人李伟介绍,原平的项目能按期保质保量完工,一方面是公司内部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与农发行山西省分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密不可分。项目施工之初,农发行山西省分行方面高度重视,多次到公司协调贷款事项,提供各种便利,开辟绿色通道。疫情期间,项目所在地原平市支行行长刘金勇更是多次带着员工到太原总公司上门进行服务。项目阶段性融资需求资料提交后,农发行第一时间审批发放,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起初预计使用信贷资金1.2亿元左右,目前已发放7559万元贷款,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新增土地开发,11.6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去年年底已全部完工。预计今年能使当地农田增产100余万斤,新增土地7707亩项目预计在今年6月份完工。
全方位多领域
为春耕备耕强劲赋能
农发行山西省分行粮棉油与产业客户处处长郑建中介绍,该分行一方面提前制定了信贷政策,加强与农业、粮食、供销社部门和化肥储备、农资生产企业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农机农资市场形势,掌握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制定差异化信贷服务政策;另一方面提前准备信贷规模。加强存款组织,积极筹措信贷资金,合理制定信贷投放计划,优先满足用春耕备耕的信贷投放需要。
以“提前”作为助力地方春耕备耕的指导思想,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调节作用,把支持粮食生产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持续发力粮食收购、化肥流通、种子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服务春耕备耕。截至目前,该分行累计发放支持春耕备耕贷款26亿元。
为了让信贷工作落在实处,农发行山西省分行提前与农业、粮食、供销社部门和化肥储备、农资生产企业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农机农资市场形势,掌握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制定差异化信贷服务政策;开辟办贷绿色通道,支持春耕备耕贷款实行最先调查、最先审批、限时办贷,特别是粮食收购贷款,必须确保旺季收购前完成评级授信、贷款审批等工作;优先保证信贷规模。加强存款组织,积极筹措信贷资金,合理制定信贷投放计划,优先满足用于春耕备耕的信贷投放需要,确保信贷资金能及时供应;科学合理服务客户。对存在困难的企业尽力帮助协调解决,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为企业融资融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客户提供网银、银企直联、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支付渠道“7×24小时”服务,确保资金供应和结算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