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对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
银行降低企业贷款利率的前提是降低负债成本和资金成本。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应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存款结构,保证一定的利差,同时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降低企业贷款利率。
优化存款结构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银行应优化存款结构,提高低成本负债比重,进一步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的市场响应能力,强化对被动负债的主动管理。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提升账户的活跃度,增加存款沉淀。
“为优化存款结构,我行适时调整营销费用,对个人存款每10万元存款营销费用为:1年期以下25元,1年期为10元,18个月以上没有营销费用。近两年来,我行存款结构不断优化,目前,个人三年期以上大额存款已降到历史较低水平。”某股份制银行郑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除了营销引导外,各商业银行还用金融科技手段,不断优化负债结构。比如,江西银行借力金融科技加速线上产品投放,将零售存款作为重点业务开拓,零售存款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作用的工具,通过提供再贷款或资金激励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杨海平认为,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既有利于降低重点领域的融资成本,实现信贷资源的精准配置,又有利于提升银行在重点领域的竞争力,增加利息收入。商业银行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优化经营策略、授信政策与营销指引,按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方向和定价要求,创新产品,明确标准,抢抓客户。
以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为例,其支持对象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对其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按照余额增量的2%提供激励资金,鼓励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
目前,人民银行多个货币政策工具采用“先贷后借”的模式,各银行先向重点企业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再向人民银行请领再贷款资金。
“在使用支小再贷款时,银行一般会搭配常规贷款发放,比例由银行自行把握,多数情况下各占一半,从而达到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目的。”甘肃一位农商银行董事长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3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还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