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延边农商银行 加快不良资产清收处置
本报讯 记者郑源源 见习记者李新艳 通讯员李新强报道 吉林延边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年初工作会议精神,将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作为“零号工程”,由行党委成员包保,分组带队主动出击,各部门紧密配合,狠抓落实,取得清收处置“开门红”。该行召开专项会议,按照吉林省联社“十大工程”重点工作要求,明确清收处置不良资产重点工作任务,压实责任,一户一策制定清收化解处置方案和绩效考核方案,做好清收前各项准备工作,始终保持清收高压态势;成立不良清收处置专班,高管带头领任务;与抵押资产所在地政府、有实力的上市公司沟通协调,通过承接债务、抵押资产等方式化解不良风险。截至2月17日,该行现金清收非标不良本息合计5540万元,其中本金5000万元,利息540万元;债务重组活化、留债延期活化恢复生息3笔,金额8.6亿元。
沭阳农商银行 金融助力万象“耕”新
本报讯 记者郝飞 通讯员胡玲玲报道 随着天气转暖,在江苏省沭阳县的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繁忙劳作的景象,一幅幅春耕备耕图正徐徐展开。
“沭阳农商银行大力支持,给我发放了一笔助商信用贷款,不需要找人担保,只要有营业执照,夫妻俩签字确认,靠信用就可贷到款。”沭阳县十字街道农资经营门市徐猛说到备春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开春,徐猛经营的两个农资门市需要采购一批化肥、种子、农药,因资金不足倍感压力。得知这一情况后,沭阳农商银行十字支行主动上门对接,深入了解其资金需求,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开通春耕信贷专用“绿色通道”,现场受理并审批,为其办理了20万元助商信用贷款,大大缓解了徐猛的资金周转压力。
为了精准掌握当地春耕备耕资金需求情况,沭阳农商银行全方位调查摸底春耕生产资金需求情况,及时掌握农户信贷需求,确保第一手资料真实有效,做到支持春耕备耕有准备、有重点、有方向。
该行结合农户春耕备耕资金需求“短、频、急、快”的特点,加大信贷有效投放,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办贷流程、实行减费让利等措施,持续提升金融支农惠企服务水平,用实际行动践行本土银行的使命担当。
濮阳市农商银行 存款余额突破700亿元
本报讯 记者王松 通讯员马跃峰报道 记者获悉,截至2月19日,濮阳市农商银行系统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03.82亿元,较年初净增36.54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58.14亿元,较年初增加8.11亿元。全市农商银行资金实力、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迈上新台阶,为持续服务濮阳经济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濮阳全市农商银行立足“服务三农,支小支微”市场定位,坚持回归本源主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关于助企纾困、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聚焦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行长进万企”活动,实施“党建+金融”赋能工程,实现了农商银行的网点优势、资金优势与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的深度融合。截至2022年末,全市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364亿元,乡村振兴类贷款余额24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0亿元,服务各类市场主体13.3万户;同时,积极落实减费让利等金融优惠政策,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节约成本3000万元,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得到全面提升。
科左后旗金融系统 对公业务“一窗通办”
本报讯 记者李美丽 通讯员孙路 闫文郅报道 内蒙古科左后旗区域经济合作与金融服务局结合“局长走流程”活动,发现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办理对公账户时,金融机构办理时间为2天,办理对公账户时间过长,影响企业业务开展。该局主要领导多次召集人民银行科左后旗支行及驻旗金融机构代表,研究相关政策及流程,形成驻旗企业对公账户开设及注销时间缩短方案。驻旗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跨前一步”主动服务,金融机构业务经理开展“一对一”服务,提前把材料清单和注意事项一次性告知给顾客,并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实现1小时内一窗通办、即时即办,让企业主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