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农信领域十大新闻回顾
2022年对于农信系统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省联社改革“第一单”在浙江落地、多地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全国农信系统首个管理标准体系:《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管理标准体系》发布……
本期,《农村金融时报》梳理2022年农信系统重大新闻,与读者共同回顾精彩过往。
摸索前进
探索农商银行管理权整体移交地方政府
2月16日,东莞农商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广东省政府同意,该行和普宁农商商行的管理权从广东省联社整体移交至东莞市政府。
点评:此前,很多地方政府都曾争取过农信机构管理权,均未获得批准。目前,管理权移交至地方政府的农商银行主要集中在广东省。业内人士预计,此举很可能是为省联社改制创造条件。
“开门红”红遍天
多地农信系统存款实现新突破
2022年,多地农信系统发布存款实现新突破的消息。截至2月末,江苏省农商银行系统各项存款余额在省内同业中率先突破3万亿元;截至3月18日,山西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同日,河北农信各项存款余额超2万亿元;截至3月27日,江西全省农商银行各项存款突破1万亿元。
点评:这些数据体现出,农信系统促业务回归本源,坚定了“支农支小”地方主力军的定位后,各地农信机构可以在更清晰的蓝图中谋划发展。尤其是在2022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小企业急需金融支持与辅助,各地农信机构认清形势、发挥优势,在立足“三农”、深耕县域、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效显著。
农信改制“里程碑”
省联社改革第一单在浙江落地
4月14日,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公布了《关于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同意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开业。全国组建省农商联合银行第一单正式落地浙江。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浙江省联社的基础上组建,由浙江省内82家成员行社入股组成,注册资本50.25亿元。
点评:省联社改革的第一单——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成功落地,在农信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浙江省联社成立于2004年。2020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后,浙江省是首个披露省联社改革方案的省份,也是首个落地省联社改革方案的省份。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保持两级法人地位不变,保持县域法人机构稳定,兼顾了省联社自身发展空间的拓展与成员行的服务诉求,持续夯实“小法人+大平台”的架构。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将在原省联社的业务基础上持有有限金融牌照,拓展新的服务功能,有助于更好的发挥集约化、规模化优势,重在增强服务成员行“小法人”的能力,解决成员行金融服务瓶颈,深入推进改革。
改革多元探索
“同业援助”模式逐渐增加
9月2日,云南银保监局发布关于筹建迪庆农商银行和怒江农商银行的批复。批复同意大理市农商银行、弥勒农商银行、寻甸农商银行作为主要发起人投资设立、参股迪庆农商银行;同意昆明官渡农村合作银行作为怒江农村商业银行主要发起人,同意宾川农商银行、鹤庆农商银行作为主要发起人投资设立、参股怒江农商银行。
11月4日,东莞农商银行发布公告,拟参与利用广东省政府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补充普宁农商银行资本的工作,并将与粤财控股就具体安排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及相关协议,向粤财控股收购目标受益权及目标股份。
点评:近年来,多地探索优质农信机构通过入股、收购等方式帮助本省农信机构发展。
今年的帮扶模式进一步增多:一是探索多个农信机构作为主发起人成立新的农商银行;二是农商银行与地方国企合作,运用地方政府中小银行金融债为农商银行注资。
无论通过哪种形式实现“同业援助”,首要任务都是建立“造血”机制,帮助被援助农信机构不断提高信贷产品设计能力、拓展放贷领域,发挥农信系统传统优势,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灵活运用多种清收方式处置不良贷款。
破难题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有望成立理财子公司
11月11日,浙江银保监局披露了对浙江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423号《关于帮助中小银行建立财富管理体系,助力共同富裕的建议》的答复。答复提出,将积极争取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投资设立理财子公司,指导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做好制度研究、框架体系、业务规划、人员储备、系统建设等相关准备工作。
点评:省联社不具有发起成立理财子公司的主体资质,单家农商银行、农信社因为资管规模小、资本金不足,也缺乏成立理财子公司的能力和意愿。
随着农商联合银行的成立,这个难题迎刃而解。由改制后的农商联合银行牵头辖区内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的模式,可以发挥农商联合银行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更好地整合本地资源、减轻阻力,帮助农信机构借助理财子公司做大做强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引导客户更多将资金沉淀于农信机构,进而强化农信机构的成本优势和对本地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能力。
或成“范本”
河南省农信社改革方案已获银保监会批复
11月23日,《河南日报》刊发文章表示,河南省农信社改革方案已获得银保监会批复,将通过组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自上而下理顺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推进系统重塑,提升全省农信社体系健康度,充分发挥其地方金融“压舱石”的作用。
点评:与省联社改革“第一单”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相比,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的组建难度更大,关键一步是落实出资人、理顺股权结构。
多年来,有多个省联社存在出资人不明确等问题,这是影响省联社改制为农商联合银行的一个因素。河南省农信社改制组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的思路和做法,对全国众多在改革中摸索的农信机构,将起到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作用。目前,河南农商联合银行正在筹建中,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并报道,随着该联合银行成功筹建,或成为农信改革中一份可复制并推广的范本。
针对此事,行业专家也纷纷提出建议,各地农信系统可以考虑向全省农信机构定向增发股份,由省内农信机构按照合格比例认购;也可以由农信机构按省联社现有注册资本金数额按比例出资认购,再变更股东;还可以由省级政府出资一部分,另一部分股份向社会(包括农信机构在内)公开募集。虽然改制后的名字同为农商联合银行,但河南的模式明确为自上而下控股。这种改制模式难度更大,需要的资金更多。
跨出第一步
辽宁省农商银行开始组建
11月26日,辽宁省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在《辽宁日报》发布公告,沈阳农商银行与30家农信联社组建辽宁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成立并授权辽宁省农商行筹建工作小组专职专责推进组建辽宁省农商银行具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聘请中介机构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处置净资产等工作,以及办理辽宁省农商银行组建相关的其他事项。
点评:组建辽宁省农商银行只是辽宁农信改革的第一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辽宁省农商银行或将与辽宁省内其他29家农商银行并存,辽宁省联社也会以合适的方式长期存在。
业内人士认为,省联社可以按照金融服务公司的模式进行改革,重点突出省联社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即组建省级专业性金融信息科技公司和农村金融服务公司,充分发挥原有省联社在科技支撑、产品研发、咨询营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优势。
走上规范之路
全国农信系统首个管理标准体系发布
11月30日,由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主办的第四届钱塘江论坛主场峰会之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峰会在杭州举办。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小龙在峰会上发布了《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管理标准体系》。作为全国农信系统出台的首个管理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是对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改革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是支撑全系统未来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的重要遵循,也可为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小金融机构体系提供了“浙江方案”。
点评:农信系统内首个管理标准体系的发布,意味着农信机构终于有了有章可循、有理可据的发展标准和实操指南,有利于促进各地复杂的农信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毛细血管”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和落实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举措与力度。
虽然各个区域的农信机构都有自身的发展背景、特点、路径和难题,发展的土壤差异较大,但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互通的,也是农信领域整体改革转型与提升中必不可少的“有力武器”。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服务地方经济、“三农”、中小企业是农信系统发展的大势所趋,方法可以复制,思路必须清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大命题前,只有先行一步的农信机构才能在金融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拥有话语权。
争上游
多地农信机构贷款市场份额排名位列第一
12月1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2)》,在全国35个省市农信系统中,总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有18个,当地贷款市场份额排名位列第一的有19个。其中,浙江和江苏2个省级农合机构涉农贷款总量均破万亿元,两地占全国农合机构涉农贷款总量20%以上。数据显示,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的有10个,吉林、新疆、贵州农信净利润增速居前三位,分别达57.61%、30.48%、30.06%。
点评:曾经,在人们的印象中,农信机构都是些规模小、业务单一、运作模式简单粗暴的“小机构”,在整个金融行业中处于弱势地位。
随着各大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步下沉,抢滩农村金融领域,正当人们担心小小的农信机构会在这一轮市场竞争中被打得七零八落时,却惊喜地发现,农信系统遇强则强,迅速达成共识,必须找到并发挥自身优势,坚定支农支小定位,坚持做小做散的经营方式,同时通过各方支援与合作,踏上现代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之路,迅速形成农信机构自己的特点,凭借自身在各区域的人缘地缘优势,不仅使农信机构保持较低的信贷不良率,同时,更好地服务了广大县域和农村客户,在与“下乡”的各大银行PK中,优化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抱团发展
地市级农商银行有计划地组建
2022年,各地共组建至少7家地市级农商银行。其中:迪庆农商银行、怒江农村商业银行等为新发起设立;三门峡农商银行、哈尔滨联合农商银行等为合并组建;巴中农商银行等为吸收其他农信机构后组建。
点评: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可以让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农信机构实现“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可以为省联社改制农商联合银行,实现自上而下理顺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