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李丽君 肖节海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永春县农信联社始终坚持将自身发展融入服务永春县“生态之都、文化之旅、康养之地、智造之谷”发展目标中,以创新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永春农信模式”,助力永春县乡村振兴之路“乘风破浪”。截至2022年10月末,各项贷款余额84.2亿元,较年初增加9.56亿元,实际贷款增幅13.02%,排名全市农信系统第一名。
党建引领“掌舵”
近年来,永春县农信联社始终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为主旋律,坚持深度融合具有“涉农基因”的主体,持续拓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的内涵外延,探索构建服务“乡村振兴命运共同体”。
永春县农信联社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委乡村振兴办通过建立一套“党建+金融”双基联动工作机制、锤炼一支“党建+金融”双基联动工作队伍、启动一批“党建+金融”双基联动服务项目、推出一揽子“党建+金融”双基联动配套服务等,目前,已聘任党建指导员24名、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90名,实现村(社区)全覆盖。
永春县农信联社积极推动载体落地,在革命老区“花石社区”设立泉州地区首家“福农驿站”。“福农驿站”的设立实现了“基础金融业务”并起来、“产+供+销+信用”串起来、“党建+金融+人才+乡创”合起来。目前,该“福农驿站”已为当地村民办理缴存、领取农保、生活缴费等业务3278笔;累计举办农产品带货直播16场,受益群众达12万人次。
产业振兴“扬帆”
永春县农信联社聚力支持“香醋瓷”三大有根产业,以一池金融活水“涵养”永春县产业发展,其中,信贷支持“香飘万海、醋进万家、瓷名中外”近10亿元。
永春县农信联社全面推行“整村授信”工程,创新“无感授信”模式,为永春县产业经营者、销售者、消费者等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目前,已完成全辖区235个村的评议,为全县71841名客户提供了69.63亿元“备用金”。
同时,永春县农信联社立足乡村“要素激活”,发放了全省首笔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针对“三大有根产业”,推出“香业贷”“香都卡”“老醋贷”“陶瓷经营贷”等特色产业贷款;加大花卉协会、蜜蜂协会、芦柑公会等产业团体支持力度,推出“花卉贷”“蜂协贷”等专属信贷产品。
美丽乡村“起锚”
近年来,在支持永春县美丽乡村建设中,永春县农信联社通过推出专属信贷产品、加强场景建设等,积极发挥“主流银行”支持作用,目前,发放“美丽乡村”系列贷款4.64亿元。
在打造“宜居家园”方面,永春县农信联社联合县住建局,大力开展金融助推“裸房”整治工作,通过“一品三优四专”机制,已办理“裸房装修贷”343笔、金额3993.72万元,推动永春县“裸房”整治工作再加速、再提升。
在推动“全域旅游”方面,近年来,永春县农信联社积极作为,开发了解决售票问题的“美丽乡村旅游综合管理系统”、解决公开对账问题的“美丽乡村旅游账务管理系统”、解决商户结算问题的收单业务、解决乡村产业资金问题的专属贷款等一系列乡村旅游智慧场景,目前,永春县农信联社已将该场景应用于全县10个美丽乡村中。
富民强村“启航”
永春县农信联社紧紧围绕“惠民生、增福祉”,通过聚焦政银联动、要素流转、政策红利等,着力推动“三农”、小微企业、村集体经济协同发展,实现富民强村。
为不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永春县农信联社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共同推出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信贷产品——“福村贷”。目前,“福村贷”共发放14户、余额1236.3万元。
为做实“一县一品 贷动‘闽’生”专项行动,永春县农信联社立足于区域特色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地理标志等做深、做细“文章”,落地全省首笔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抵押贷款“融水贷”、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福农·地标贷”,发放了全市首笔“福股贷”,大力发放“林好贷”等,推动“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