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通讯员 刘芸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湖北石首农商银行将做好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与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可喜局面。
截至今年10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37.22亿元,比年初净增21.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9.22亿元,比年初净增12.14亿元;新增存、贷款份额在全市金融机构中占比35.6%和32.3%。
加大信贷投放助力“产业旺”
围绕强产业,该行从加强信贷投入、支持特色产业、推进“三产”融合等方面综合施策,打出金融助力“组合拳”。
加大信贷投放。大力推广小微贷款,支持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发展。截至今年10月末,该行发放小微贷款12803户,贷款余额33.67亿元。支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610个,贷款余额6.4亿元。支持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6家、市级及以下16家,发放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8176.9万元。
支持特色产业。大力支持“鸭蛙香稻”“阳光玫瑰”“天字一号瓜”等石首品牌建设。如发放贷款700余万元支持马家垸村40余户农民种植“阳光玫瑰”葡萄600余亩走上致富路。
推进“三产”融合。该行发放了全市85%以上的农业贷款、89%以上的农户贷款、90%以上的脱贫贷款,业务覆盖“三农”各个层面。
推动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兴”
该行坚持以科技赋能为目标,以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创新金融服务、创新信贷产品、创新数字金融,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推出“一区五示范”工程,重点突出“村银共建示范”“派驻金融村官示范”“整村(整区)授信示范”等,持续推进“村银共建+金融村官+整村授信”服务模式,扩大农区授信覆盖面。截至今年10月末,该行完成120个村的整村授信,农户建档5.61万户,授信5.06万户,金额16.11亿元,手机银行签约1.55万户,手机银行线上贷款达5.34亿元。
创新信贷产品。创新推出农村地区无抵押物的“农担贷”“农村安居贷”,匹配农村产业发展的“虾田快贷”“渔业快贷”等,针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葡萄优辅贷”“农产品商标权质押贷”,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福e贷”“荆诚微贷”等产品,利用大数据等手段降低农户融资成本。
创新数字金融。创新推出“金融e店”荆楚小康贷三农服务平台、“楚天农商云”大数据平台、“人码合一”获客平台等数字化金融服务,从实现申贷到放贷不超过半小时,农户在田间地头就能获得贷款。
践行普惠金融实现“农民富”
该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大力实施普惠金融,紧贴民生需求,将金融服务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巩固脱贫成果。截至今年10月末,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9342.62万元,占县辖银行业小额信贷总余额的90.71%以上;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7327.53万元,支持3363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发展生产。
践行普惠金融。截至今年10月末,“湖北农信”手机银行用户数达15.4万户,扫码e支付3.12万户,累计发行银行卡40.2万张,发放社保卡10.5万张。建立乡村振兴超市387家,“五站合一”普惠金融工作站13个,落实金融服务专职网格员26名,布放各类电子机具149台,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紧贴民生需求。该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7.16亿元,首贷客户占比达76.2%,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由5.77%下降至5.06%。严格落实普惠小微信用支持和延期政策,办理无还本续贷2.36亿元,办理延期还本付息1089笔,涉贷金额24.61亿元。落实稳保就业共发放财政贴息创业贷款2.63亿元,发放脱贫户贷款8654万元,占石首银行机构投放总额的80%以上。
发展绿色金融绘出“乡村美”
该行主动融入“共同缔造”活动,融入整治人居环境、社区治理中,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整治人居环境。围绕石首市农牧区“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提升工程,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纳入信贷倾斜范围。该行向石首城镇基础设施企业投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贷款200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
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号召,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该行积极购买企业发行的两笔7年期的绿色信用债券,总额7500万元,占信用债1.07亿元的70.1%。
融入社区治理。组建“党员先锋队”协助疫情防控工作;派驻机关党员“小红帽服务队”参与建宁大道修整草坪、清理杂草杂物等工作;在笔架湾、孙家拐等社区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靠大家,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