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通讯员 冯方 李铮
【农村金融时报】
——农发行咸宁市分行全力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以来,农发行湖北咸宁市分行牢牢扛起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体责任,打好夯实、巩固、拓展“组合拳”。截至10月,该行投放帮扶贷款33.47亿元,同比多投19亿元,增幅134%;帮扶贷款余额83.69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增幅38%,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
健全三个机制 夯实基础保障
优化工作机制。该行制定下发了2022年度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成立市分行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九项工作重点,细分责任,倒排工期,扎实推动方案落地见效。
强化工作部署。积极投入全省“三重一筹、夏季攻坚”工作,党委成员带头,市县两级高频对接走访党政机关、重点客户、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兵团攻坚。累计对接走访发改委等重点部门45次,获取咸宁市“2022年重点项目、亿元项目、争取资金项目”3张清单,累计对接重大项目44个、意向融资金额225.42亿元。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2家优质企业参与到行动中。
创新工作方法。在“点”上专项考核,激发辖内各行营销对接内生动力;在“线”上联合乡村振兴部门,把握项目周边贫困人口数量;在“面”上找准地区试点突破口,转化农村经营性农用地、林权等资源为资产,资产变资金,同时,加持“两类政策”,跑出衔接项目推进“加速度”。今年来,审批新项目33个、金额139亿元,其中,获批衔接项目金额31亿元。
聚焦三个重点 巩固攻坚成效
聚焦精准帮扶。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将“三类人群”帮扶信息纳入办贷流程。截至10月,“产业+帮扶”模式实现投放18.65亿元,占帮扶贷款投放总量的55%,比去年同期提升460%,带动7001名脱贫群众,每人年增收超4万元;加强项目服务,通过“项目+帮扶”方式支持崇阳全域公交、通山矿山生态修复、通城四好公路等帮扶项目,投放贷款15亿元;深化协作支持,投放“万企兴万村”企业贷款6480万元。聚焦崇阳、通城、通山三个省级重点“插花”脱贫县,在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农村基础设施、县域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大支持。截至10月,南三县累放贷款37亿元,同比多投8亿元。
聚焦搬迁后续扶持。截至10月,累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帮扶贷款7.9亿元,易迁后扶贷款余额18.12亿元,比年初净增6亿元,增幅49.5%。积极支持易迁后扶项目8个,贷款余额13.6亿元,吸纳18名易地扶贫搬迁核心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改善8385名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崇阳路口安置点是全市唯一的800人以上安置区,在崇阳雷竹项目策划阶段将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搬迁人口情况纳入调查评估范围,大力支持安置区产业配套设施。截至目前,全市金融带动800人以上安置区支持率达100%。
聚焦成效管理。督导各支行(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帮扶贷款成效实施动态评价。截至10月末,全市帮扶成效显著贷款占比63%,比年初净增13.8个百分点。在帮扶贷款认定方面,做到南三县省定脱贫县支行应认尽认,其他地区支行能认尽认。今年来,补充认定产业帮扶贷款项目8个,新增发放产业帮扶贷款18.7亿元。
围绕三个方向 拓展乡村振兴成果
围绕服务“三农”主业。今年来,该行发放2.07亿元贷款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发放24.5亿元贷款支持农地、农业科技项目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围绕支持长江及其支流流域河道治理,全力支持民生水利项目和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发放长江大保护贷款53.3亿元。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贷款突破64亿元。
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抓住嘉鱼纳入全省共建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的机遇,主动参与嘉鱼县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链、推动园区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四个方面,对接意向项目36个、金额203.6亿元,实现项目落地9个,贷款金额34.8亿元,助推乡村振兴融贯连接。
围绕社会帮扶责任。组织员工购买吉林大安、广西隆林、贵州锦屏、湖北蕲春等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支持企业帮助销售国定脱贫县农产品600余万元;做细做实政府结对帮扶工作,定期组织深入帮扶点通城县棋盘村,与19户帮扶家庭面对面沟通交流,结合扶贫、扶志、扶智的措施把准脉、点准穴、下准药,防止出现返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