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戴洁鹏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农发行江西鹰潭市余江区支行主动融入地方乡村振兴建设规划中,围绕水利建设、县域城镇化建设等领域,深耕贷款模式创新,为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农村产业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性金融支撑。
截至目前,该支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9.44亿元,贷款余额94.62亿元,较年初净增17.18亿元,增幅22.18%。
挖掘土地“现金流”
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鹰潭市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为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近年来余江区积极投入人力物力,推动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为满足城乡融合发展领域的资金需求,该支行组建业务骨干小组,搭建政银企创新合作平台,深入挖掘余江区“两项指标”可调剂转让的市场潜力,设计提出“2拖5”(即1个农村闲置土地利用工程收益和1个农贸市场改造工程收益带动5个公益性项目建设)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解决方案,成功获批贷款11亿元,支持余江区城乡融合发展(一期)项目建设,目前已投放贷款9亿元。
该项目通过完善教育、卫生健康等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同时还将通过产业带动50名脱贫人口,预计每人每年实现增收不低于1000元。
盘活闲置产权
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余江区现有25个帮扶村,这些村庄大多产业结构单一,亟待注入新活力转型升级。
为满足当地创建“三宜”美丽乡村,打造帮扶试点村项目的资金需求,该支行依托当地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契机,激活农村闲置产权“造血”功能,成功获批余江区第一个盘活农村产权融资项目9600万元,支持余江区中童镇乘龙村、锦江镇灌田村乡村振兴工程项目建设。
该项目通过就地转化、就地利用农村资源,聚合零散的6万多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荒地、坑塘水面、集体水库等要素流转至承贷企业统一运营,作为项目用地和追加担保的抵押物,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也为其余帮扶村提供可推广复制的产业项目模式。
引进异地资本金
助推打造数字“引擎”
随着鹰潭市“工业强市,打造‘2+N’现代化工业体系”战略的提出,余江区着力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筹划通过建设智能产业园引进国内物联网及智能终端等领域龙头企业,带动培育经济新模式。
为此,当地政府正寻求优质社会资本方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机制。
农发行鹰潭市余江区支行充分利用系统内现有资源和客户群,聚力协助政府打破地域壁垒,将跨地市引进社会资本方的“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据悉,该支行获批全省第一个运用“异市不同县”模式的PPP项目贷款7.5亿元,用于支持余江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已投放贷款1.5亿元。
该项目将通过打造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平台,促进产业数字化行业和关联企业快速集群,实现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