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0月25日 > 总第509期 > A3 > 新闻内容
郭树清:将保险纳入国家灾害救助和应急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2021年金融街论坛在京举行,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郭树清从“切实改进城乡人居环境”“大力提高保险保障水平”“积极服务教育体系建设”“科学把握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实际需求”四个方面出发,为现阶段金融业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河南特大暴雨洪灾中,保险业承担损失比例达到11%,较2020年应对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时的7.8%有明显提升,但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谈到“大力提高保险保障水平”时郭树清表示。

郭树清指出,我国保费规模已是世界第二,但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须提高,险种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不够。我国巨灾保险以地震为主要灾因,亟待将台风、洪水、干旱等纳入覆盖范围。

“保险业作为管理风险的行业,要在风险事前预警、事中管理和事后应对上,提升专业化水平。”郭树清介绍说,以航运保险为例,国际上一些有专长的保险公司为应对海上风险,在气候、水文等方面长期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各种动态模拟、预警、排查、阻断技术,使其成为海上灾害防控的重要力量。一些经营医疗健康险的保险公司,在重大疾病种类、致病机理、药物疫苗、并发症及护理等方面的探索也卓有成效,逐渐成为这方面的引领者和先行人。

对于保险业参与灾害风险管理,郭树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在全社会的观念上,要改变政府包揽的灾害管理与救助模式,将保险纳入国家灾害救助和应急管理体系,推动保险业深入参与灾前预防、资金筹集、灾后补偿、恢复重建的各个链条。

在企业发展战略上,避免“就产品说产品,就费率说费率”,主动“跨前三步”,甚至“跨前五步”。保险业可与农业、地质、气象、水利和应急等部门加强行业联动,联合或资助专业机构开展灾害机理和灾害预防研究。

在行业经营机制上,推动形成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渠道,加大再保险供给,提升风险的转移和分散能力。

此外,在谈到“切实改进城乡人居环境”时,郭树清表示:“城乡建设不仅是规划建设部门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包括金融系统的责任。”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建筑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都已纳入城市更新行动。可以预料,今后几十年,建筑业还将是一个支柱产业,与其密切相连的还有生态环保产业,有望成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而且这些产业肯定会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转型,朝着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郭树清表示,金融服务“三农”的涵义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是为农村进城的“新市民”安居乐业提供金融服务,还是支持城里人到农村从事现代农业及相关产业,都是为“三农”服务。

“绝不能搞贪大求全、盲目跟风的面子工程,金融机构要花大力气调查研究,推动建设富民便民的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郭树清强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