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吕晴
【农村金融时报】
如何让金融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浙江农信辖内宁海农商银行用一串数字给出了答案。
数据显示,目前,该行涉农贷款占比连续十二年保持在90%以上,余额占全县涉农贷款总量的将近80%。
实现农民创业梦
宁海县村民陈刚满今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同时他还是宁波十佳农产品经纪人、新经济新常态创新人才。
2005年,陈刚满成立宁海县海山丰水产专业合作社,并承包青蟹等海产品的养殖工作。随着规模的扩大,资金缺口成为了首档难题,宁海农商银行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该情况,为其提供了3万元的贷款帮助。
2013年,他成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蟹大人”,把镇上每家养殖户都有的牡蛎、花蛤等贝类统一打造成“六个小海鲜”,并开创“基地+电商”销售新模式,年销售青蟹达30万只以上,开拓出农产品销售的新路径。截至目前,该工厂化养殖面积已达1700平方米,较传统养殖产量提高约220%,而农商银行的资金帮扶也从最初的3万元到目前的300万元。
近年来,该行履行县域乡村振兴“主办银行”职责,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共发放合作社社员贷款5000余户、金额超5亿元,承担了全县3/4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贷款。
托举农民致富梦
村民叶亦旺从事养殖业已有20多年,他所在的缆头村一半以上都是像他这样的养虾好手,村里共有养殖塘900多亩,是远近闻名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村。
目前,缆头村共有190多户农户,在农商银行贷过款的有165户,且没有一笔出现不良。
后来,该行又推出了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免担保、纯信用,这对需要贷款的村民更加便利。
据悉,农户小额普惠贷款依托数字金融技术,突出“农”字特色,精准聚焦“三农”和小微,注重“全域”金融服务渗透。该贷款模式首创的“信息建档、无感授信、有感反馈、按需增贷”服务模式,依托“信农贷”线上自动授信渠道,打造出特色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该行互联网客户数将近25万户,线上业务量占比45.02%,实现“让业务多跑网路,让百姓少跑马路”。
此外,近年来,在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中,该行还探索出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行政村推广覆盖率100%、农户授信服务覆盖率100%”等“普惠”服务模式,深耕“三农”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