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
工商银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携手各级政府部门,深度参与智慧政务建设,积极融入政务互联网,共建金融与政务紧密融合的“数字共同体”,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积极贡献“工行智慧”。
打造“1+N”智慧政务产品体系
依托领先的科技优势和深厚的客户基础,工商银行围绕服务渠道和垂直领域建设,打造了“1+N”立体的智慧政务产品体系,全方位赋能政务服务各领域,通过数字金融服务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建设发展,政府门户网站逐步成为群众了解政府工作动态、查阅政府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政府指引公众办事、实现政务办理线上化的重要窗口。
工商银行结合各地政府实际需要,深度参与“互联网+政务”门户建设,通过门户与当地各厅局系统对接,实现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应上尽上;通过运用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客户体验和信息安全性,在方便人民群众办事的同时,提升政务服务公信力。
同时,工行充分发挥网点渠道优势,与政府共享渠道资源,打造“网点+政务”的特色服务网点,有效承载政府服务职能,将营业网点作为政务服务经办窗口,面向群众和企业提供社保、公积金、企业注册登记等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网点办”。
此外,工行深化垂直政务领域合作,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财政领域,工行推出工银e政务综合服务平台,面向财政预算单位提供各类金融和行业服务的一站式办理。
在“三农”领域,工行瞄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契机,在同业率先推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一窗受理”的服务方式,满足各级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及广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资源、资金信息化管理需求。
在社保领域,工行搭建工银e社保综合服务平台,依托银行服务渠道,为各级社保机构、参保单位、参保个人等提供社保费收缴、社保待遇直发、电子社保卡签发等一站式服务,实现“政通、民享、企达”。
在医疗领域,工行推出智慧医疗开放平台,围绕医疗、医保和医药联动重点领域,构建“金融+医疗”生态体系,助力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提升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水平。
提升智慧政务服务体验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创新活力。工商银行将金融科技能力运用到政务信息化建设中,提高政务服务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工行加强与G端政府部门互联互通,在财政、社保、住房等领域,通过直通式处理,提升服务群众和企业能力和水平,降低业务风险,切实落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民生服务要求。
在财政领域,工行积极参与财政部代理财政收付电子化改革顶层设计,“电子化+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双管齐下推进财政电子化改革。对于可直连地区,通过电子化对接实现财政资金高效、快捷、安全地支付,对于尚不能直连地区,创新运用RPA解决财政与银行之间系统断点,提升支付效率和资金安全。
在社保领域,作为唯一合作银行参与制订《社会保险与商业银行系统接口设计规范》并首家试点实施,推进社保与商业银行交互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服务参保单位和个人水平。
在住建领域,通过对接住建部门、房管局、公积金中心等部门,实现在线抵押登记、权证核验、资金监管等,简化群众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流程,缩短办理时间。
工行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政务服务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
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工行加强与政府机构全面合作,通过外部政务数据和内部业务数据联合建模和交叉验证,在上海、北京、浙江、重庆、河南等地推出“政采贷”“税务贷”“普惠贷”等普惠金融产品,实现秒批秒贷,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区块链应用方面,工行建设资金划拨区块链平台,破解政务资金拨付“透明”与“精准”难题,实现了资金穿透式拨付,开创了政府资金监管的新模式,有力支撑了“廉洁政府”“阳光政府”的建设。
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工行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运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刷脸就能办事和开口就能办事,实现政务服务智能推荐、千人千面,提供定制化服务,推动电子证照共享复用,让办事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