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12日 > 总第485期 > B3 > 新闻内容
霞浦联社 盘活农村“沉睡资产”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许霞

【农村金融时报】

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深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福建霞浦联社近期推出“渔排托管贷”农村资产融资服务创新项目。

“这是为我们养殖户量身定做的好产品,渔排不再是飘在海上的沉睡资产,自此有了新价值。”海参养殖户刘良平感慨道。

据悉,今年海参行情火爆,在溪南镇海域从事海参养殖多年的刘良平,决定对旧渔排进行维修并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但苦于资金不够。在了解情况后,霞浦联社派金融助理上渔排走访调查,并宣传“渔排托管贷”产品,根据其渔排评估价值为其授信50万元。

自今年1月推广以来,“渔排托管贷”产品受到当地养殖户广泛欢迎,截至3月末,联社累计发放“渔排托管贷”40笔、金额890万元。

据介绍,“渔排托管贷”主要以授托代管方式进行,是指借款人向霞浦联社申请以渔排作为授托代管资产的融资授信业务。该产品率先采用“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使农民资产从“确权”实现到“确值”的巨大转变,让多数农户摆脱无抵押物、无担保人的窘境。

通过托管融资,长期沉睡的资产,实现从“资源”到“资本”的跨越,极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霞浦县拥有改造后全塑胶渔排的养殖户超过1700户,平均每户持有渔排的市场价值可达80-90万元,即使按40%的折现率,可为养殖户提供的贷款额度也远超以往。

在霞浦联社实地调查中,养殖户对该产品反响十分积极。预计“渔排托管贷”产品全面铺开后,能产生5亿元以上规模的贷款需求量。

以金融服务为纽带,在“渔排托管贷”这一资产托管贷款运行过程中,农民自己进行资产申报,金融机构和村经济合作社对其共同评估确认和逐户建档立卡,最终,霞浦联社将对每个农户的财产状况、从事行业和创业就业等情况,形成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

分布在各村的乡村振兴信息员可以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贴身服务,构建农民与金融机构的信息通道,及时反馈农民的金融需求。

在资产托管中,村经济合作社、银行等受托单位,通过动态监管,能够及时掌握贷款农户的资金流向、经营成效,发现风险并及时止损,还可对农民信用意识进行普及教育,加强银村互动,打造良好的银村新生态。

霞浦联社有关负责人表示,“渔排托管贷”打破了银行原有的“非抵押登记不贷、非担保不放”传统贷款模式,首次引入“代管”理念,由各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代管贷款渔排并负责渔排现场管理,解决农民贷款难、担保难、融资贵的矛盾,也给信用社自身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下一阶段,霞浦联社将持续推进项目,争取以“渔排”这一农村资产要素为试点,充分挖掘县域其他海洋资源要素,打造“海洋”金字招牌,助力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