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12日 > 总第485期 > B8 > 新闻内容
速写的写意化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刘骁纯

【农村金融时报】

肖舜之,1956年5月生于桂林。1984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专业课程班研修。现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桂林中国画院副院长。出版有《肖舜之画集》《写意人物技法入门》等多部专著,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肖舜之画集》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肖舜之 清赏图 137cm×69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刚写完一篇为“手绘”辩护的文章就看到了肖舜之的作品,大概是我的看法与他的创作互相支持,不觉有点兴奋。我认为,在电脑化、数字化的时代,手绘不仅不会成为古董,反而更会成为人类的需要。手绘,我指那种手迹与心灵轨迹直接相通的手绘,甚至可能成为人类摆脱数字化控制的的方式之一,在“解衣盘礴”状态下勾皴点染,在笔墨水纸交错中刷写涂绘,由此产生的手迹一人一模样、一时一景观。只要灵不灭,则手绘之趣不息;只要人不亡,则手绘之意无尽。

肖舜之最主要的笔墨语言,不就是成千上万水墨画家最常用的点和线么?但那像蔓草乱麻般茂密而又通透的细线碎点,那种扭曲攀缠的点线组合,我却没有见过。

他的笔墨不是从临古仿古中蜕化出来的,而是在写生和观察自然中摸索出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学习艺术时要取法大师,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回避大师。”“我从大自然的藤蔓中的各种点与各种线与我的艺术气质上的共鸣找到了切入点,引发了我一连串的实验式的作品。”不妨更直率地说,他的画就是速写的写意化,正如黄胄之于毛驴、叶浅予之于舞女,他那些庭院小景、案头瓶花都保留着明显的写生框架。他的笔墨之所以新颖,就是因为他用速写笔法丰富、发展了传统笔墨。

所谓写意,一是写其意气,抒发胸臆是也;二是写其意象,不似而似是也;三是写其意境,画中有诗是也;四是写其笔意,笔韵墨章是也;五是写其大意,删繁就简是也。这些,肖舜之均在写生框架中努力实现着,并最终摆脱了。他的笔墨,有许多是在文人画中找不到的,那些没有书法用笔规范的涂扫,没有波折意味的层层环圈……均超出了文人笔墨所能容忍的范围,但他的画形成了自己的统一性,并活跃着传统的精神。

肖舜之的水墨画保留着明显的速写框架,也使得他的硬笔速写有了更大的亲和性,才出现了一方突进另一方也随着突进的连动效应。他的水墨画与他的硬笔速写同根异脉、同理异法、互相启发、互相推进,两者都使用了杂茂的细线碎点,都强调勾皴点画的随机性和灵动感,都使造型从属于点画组合的抽象趣味而“草草不假形似”。水墨画只是在突出毛笔、水墨、宣纸特有的神采风韵的同时,更突出了意象造型。

在纤秀中寻求张力、在干枯中寻求润泽、在杂茂中寻求空灵、在破碎中寻求整合、在压抑中寻求自由、在苦涩中寻求欢娱……肖舜之的成功之作往往有一种颇为丰富的精神魅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