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12日 > 总第485期 > A4 > 新闻内容
邮储银行江西分行 为春季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陈露

【农村金融时报】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涉农主体对资金、金融服务的需求旺盛。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出台多项措施,倾斜配置信贷资源,顺应春耕备耕信贷需求广、金额小和时间急等特点,积极开展信贷需求调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方位满足春耕备耕金融服务需求。

截至2月底,该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近725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超227亿元,位列该省国有六大行第二位。今年以来,该分行累计向全省“三农”客户发放贷款超140亿元,支持了近6万户小微企业主和农户。

“老农民”变身“新农人”

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南陂村的水稻田里,农户抢农时、抓生产,正在全力开展春耕备耕。

该村的杨樟根,家里几代人都是农民,过去从事水稻种植,后来因种植规模小、收入微薄,全家外出打工多年。去年返乡过年时,杨樟根发现由于村里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村里的田地基本没人种植,很多良田快要变成荒地。他心有不舍,萌发了承包农田的念头,但是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一直不敢行动。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樟根收到邮储银行吉水县支行推送的小额贷款产品宣传信息,抱着试试的心态联系了该支行的信贷工作人员。

“没想到现在贷款这么便捷,我申请的10万元贷款几天就到账了,而且邮储银行的服务十分周到。现在我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杨樟根说道。

在邮储银行的信贷支持下,杨樟根承包了近200亩良田种植水稻,从一名传统的“老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了“新农人”,不仅自己在家门口就业致富,还吸纳了村里数十名低收入者在他承包的水稻田里务工,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和新农人投入生产,春耕备耕一线涌动着蓬勃的新活力。

在江西抚州金溪县杨坊村张家组村民张晚克种植的水稻田里,收割机、烘干机、拖拉机等大型农机配备齐全,无人机在空中播撒农药,初步实现了“耕种收”机械化,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离不开邮储银行的资金支持。

前些年,张家村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村里的农田基本没人种植。经营水稻种植二十多年的张晚克从邮储银行申请到40万元贷款,将村里闲置的田地租赁下来,统一种植。经过多年的经营,他又陆续承包了周边村的田地,如今种植面积达到1660亩。

“以前我手头不富裕,有想法实现不了。多亏有了邮储银行提供的贷款,我才能承包农田、购买化肥、办置无人机,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收入越来越好。”张晚克介绍,春节前他已经同农药、化肥总经销商签订合同并交付定金,农资将在约定时间内全部运送到位,春耕备耕生产有保障。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一笔笔信贷资金及时到位,为春季农业生产播撒了“及时雨”,注入了“强心剂”。

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肖天星表示,该分行将不忘“三农”初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接续奋斗,充分发挥好国有大行“三农”业务压舱石作用,为春耕备耕备足资金、谋好政策、做优服务,切实保障“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为乡村振兴的江西新篇章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