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日前,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 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等出席发布会。
刘桂平表示,经济大循环能够畅通的必要条件是供给与需求相互适配、区域以及城乡之间相互协调、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其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动金融支持国家
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十三五”时期,人民银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区域金融政策体系,积极推动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方面,据刘桂平介绍,一方面,人民银行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央银行职能,运用金融手段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水平,推动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
另一方面,人民银行灵活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积极开展现代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构建完善现代普惠金融体系和绿色金融体系,带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同时,人民银行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差异化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靶向施策。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探索总结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金融支持制造业
效果逐步显现
对于目前企业中长期贷款不断攀高,但是制造业的投资却是持续低迷的状态,邹澜分析称,受外部经济环境和疫情影响,制造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贷款主要用于满足流动性资金需求,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还有待恢复;另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比较快,但是这些在整个制造业里所占的比重还比较有限;制造业企业向轻资产方向发展,自身的投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
邹澜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62万亿元,同比增长38.8%,增速连续16个月保持增长,逆转了前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一直低迷的态势。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对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这一要求。
对此,邹澜指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同时也要支持传统制造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要加强和改进高技术制造业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根据高技术制造业的轻资产、重智力、高风险、高收益的这些特征,培养行业的分析和风险评估能力,加大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供应链金融等产品服务创新;要按照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对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企业,做好金融服务。
LPR是保持货币政策
稳定的关键一环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规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此,孙国峰指出,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孙国峰解释称,货币币值稳定有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涵义,对内的涵义需要保持物价稳定,必须管好货币总闸门。
近年来,人民银行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作为信贷市场的基准利率,LPR发挥了调节信贷供求,进而影响货币供应的重要作用,保持LPR在合理水平有利于稳住货币供应的“锚”。因此LPR既是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的重要一环,也是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
孙国峰指出,LPR基于政策利率报价形成,人民银行通过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政策利率体系,引导以DR007为代表的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上下波动,健全从政策利率到LPR再到贷款实际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以及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构建现代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币值稳定对外的涵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孙国峰说,为此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引导社会预期,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针对下一步计划,孙国峰表示,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同时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